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

5分,共75分)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只出现在晚上B。

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

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2。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B。

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

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D。

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答案】1。

D 2。

C【解析】试题分析:1。

直接根据图示的太阳辐射的作用过程判断,①表示太阳到达地面的,应表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表示地面射向大气的,表示地面辐射,应属于长波辐射,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故判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晚上均出现,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少,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是由于四川盆地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云量大,大气逆辐射较强,晚上气温较高,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

图为房屋布局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温室效应 D。

季风环流4。

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

由西向东 B。

由东向西 C。

由北向南 D。

由南向北【答案】3。

A 4。

C【解析】试题分析:3。

该地房屋前有水泥地,后有植被,二者的热力性质差异不同。

白天水泥地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

夜晚水泥地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

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

所以最符合的是A。

大气环流指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形式,与穿堂风关系不大,B、C、D错。

4。

此时是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

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

C对。

考点:热力环流的原理及运动方向。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地温度高,气压低 B。

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 D。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6。

若A位于山谷,B位于山顶,则此时()A。

为白天,吹谷风 B。

为白天,吹山风C。

为夜晚,吹山风 D。

为夜晚,吹谷风【答案】5。

D 6。

A【解析】5。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低。

据图可知,图中A处等压面凸向高空,即凸向气压低的方向,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A处高压,同理B处为低压。

所以A处气温较低,气流下沉;B处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从A流向B,故选D。

6。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低。

图中A处等压面凸向高空,即凸向气压低的方向,根据“高高低低”的原则,A处高压,同理B处为低压。

所以A处气温较低,气流下沉;B处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从A流向B。

山顶白天升温快,温度高,气压低,山谷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吹谷风,故选A。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

减弱了地面辐射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8。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7。

A 8。

C【解析】7。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

选A。

8。

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选B。

下图为“近地面与3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0。

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 km B。

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C。

a、b和a、c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D。

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答案】9。

B 10。

A【解析】试题分析:9。

图示为近地面与3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可以判断f、d处气压差大,也就是a地与c地垂直气压差大,b地垂直气压差小。

由此可判断同一水平面上,a与c地近地面较b地气压高,对应的高空气压较低。

b地近地面气压较低,对应的高空气压较高,气压差值小。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近地面夏季(白天)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海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冬季(夜晚)陆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海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的相反,由此可判断a、c近地面气压较高,代表夏季的海洋或冬季的陆地,②对,①错。

b近地面气压较低,代表的是白天的陆地,③对,④错。

B对。

10。

结合前面分析,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说明a、c近地面是高压,b是低压。

所以a与c可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即30°NS附近),b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上,ac两地相差60°,经线上每相差1°就相差111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A对。

大气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近地面大气由a、c向b流动,B错。

从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考虑,a、b和b、c之间盛行信风,从海陆分布,近地面状况等影响分析,也可能盛行季风, C错。

气压带和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是相同的,D 错。

考点: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特征,三圈环流,距离计算。

【名师点睛】注意图示给出的是某一高度上垂直气压差的大小,差值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反之近地面气压低。

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相反。

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能够区分冬夏、昼夜陆地海洋气压高低的变化。

熟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大约范围。

读下图(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图中箭头代表风向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2。

该图最可能出现在 ( )A。

北半球近地面 B。

南半球近地面C。

北半球高空 D。

南半球高空【答案】11。

B 12。

A【解析】11。

据图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发生偏转,两者之间呈一锐角,故②为风向;和风向相反的为摩擦力,④为摩擦力;垂直风向的是地转偏向力,故③为地转偏向力。

故选B。

12。

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度角,因此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近地面。

故选A。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xx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A。

偏西风B。

东北风C。

偏东风D。

东南风14。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比丙地风速小B。

乙地为下沉气流C。

丁虚线附近出现锋面D。

丙地吹偏南风【答案】13。

A 14。

C【解析】试题分析:13。

读图,图示为北半球低压中心,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A对。

不可能是偏东风,B、C、D错。

14。

图中甲地等压线密集,比丙地风速大,A错。

乙地是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B错。

丁虚线是低压槽,附近出现锋面,C对。

丙地吹偏北风,D错。

【考点定位】等压线图,风向,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名师点睛】在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气流是逆时针辐合。

低压中心的气流是上升运动,高压中心气流是下沉运动。

风速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读下图,若阴影表示近地面中低纬度区域的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

b气压带的名称是()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16。

当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时,a地所在风带及风向是()A。

低纬信风带东南 B。

低纬信风带东北C。

中纬西风带西南 D。

中纬西风带西北【答案】15。

B 16。

A【解析】试题分析:15。

据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判断b应为一高压中心,AC排除,且该高压中心两侧均有气压带,可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 正确,D错误。

故选B。

16。

据上题结论可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当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时,则a地所在风带应为南半球的低纬度信风带,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应为东南风,故选A。

考点: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示环流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

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

Q地位于信风带18。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旱 B。

Q地盛行东北风C。

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答案】17。

A 18。

C【解析】试题分析:17。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则图示b 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

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Q地位于信风带,C、D正确。

18。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受其影响气候湿润多雨,A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