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之文化篇

社会学概论之文化篇


拓展:*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民族亚文化: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 所特有的文化。民族亚文化与主文化并 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彼此交融的。 2、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 的文化。 3、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 特有的文化。越轨亚文化为犯罪行为提 供了容易滋生的环境。
两者关系:
档案与文化的关系: 1、档案是文化的产物; 2、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档案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承功能(档案不仅贮存了 文化也传播了文化); (二)文化发展功能; (三)文化借鉴功能; (四)文化教化功能; (五)文化心理塑造功能。
拓2:试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功能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学从最初处在社 会边缘,日益走向社会中心,从传统的 崇尚自我放逐,到对积极入世的现代理 念。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大学存在的理 由和价值归依的追问从未停止。但是, 大学的本真样态是文化性的,大学的基 本使命应该是文化的,传统大学是如此, 现代大学也不应该遮蔽其文化本质。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一)物质文化 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 思想的东西。
(二)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 指制度、规范、观念等。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态度、艺术等意识形态;二是社会行 为规范。

在文化模式的评价上存在着“文化中心 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
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 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 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
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 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 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二)西方的文化特质特点

注重理性,科学思维。 在其教育理念当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从而增强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文化丛


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 互连结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 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相关,而且往往 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文化特质和文化丛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 容,但它们还不等于社会文化的全貌。 要了解社会化的全貌就必须研究第三个 层次的文化,即文化模式。

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个德国人用图阐释中西放文化的差异 ..\09社会学概论\中西文化差异.doc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个人、群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不 同。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 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群体而言, 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 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一方面是 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另一方面又起 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
@文化塑造了社会人



这一点也被称做文化的整合功能,即使 社会成为一个整体。它包括: (1)价值整合;这是整合功能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只有价值一致,才 有结构与行为的协调。 (2)规范整合; (3)结构整合。
拓1:档案文化功能浅述

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真实地记录了 人类的思想和活动成果,揭示了社会发 展特别是文化演进的轨迹,与文化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文化模式


所谓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 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 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 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在文化模式的研究中,有特殊的文化模 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之分。
@特殊的文化模式

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文 化结构与文化内容。
拓3:影视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化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影视文化的正面影响 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喜 洋 洋 和 灰 太 狼
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 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 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这 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 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 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动漫文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一、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 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 化特质的总和。 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如: 象形文字、纸、墨、笔、砚、编钟、笙、 琴、瑟、琵琶等),也可以表现为非物 质的形式(如:儒家的四书五经教条, 作揖、下跪、磕头等各种礼仪)。
象形文字、笔、墨、纸、砚、编钟等
美国
注重事缘、业缘等非 血缘关系;
强调个体主义; 强调妇女的独立;
要求子女要服从家长; 要求子女独立,较开 放 有较多的寒暄、客套;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异性在公开场合不宜 异性在公开场合可以 过多接触;同性可以; 亲吻、挽手;同性不 可; 含蓄、不外露; 重视纪念死者。 直接表达、外露; 重视庆贺生日。
@现代大学文化的特征

第一,现代大学文化的高深性; 第二,现代大学文化的普遍性; 第三,现代大学文化的批判性(批判性 是现代大学最重要 、最可贵的一个文化 品质 ,也 是 现代大学最需要的一种精 神)。
@现代大学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承功能; (二)文化启蒙功能; (三)文化创新功能;


否定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文化的反文化, 当然是有害于社会的。反之,如果反文 化所反对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文化,那 么它就是有益于社会的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文化是指有明显优劣、高下 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 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即中性文化,是指没有明 显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这类文化一 般与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习俗 相关联。

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 境的民德。

我们认为,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 义分别从两种极端的立场看待文化模式, 它们都未免失之偏颇,两者都具有明显 的形而上学倾向,而缺少辩证法。
(二)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 接受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 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一方面,由于中性文化没有明显的优劣 之分,因而我们的改革与吸收外来文化 的重点绝不是中性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中性文化与人们的行为 方式、习俗等联系密切、且无明显的高 低之分,因此,我们对于它的演变与发 展不应采取过多的干预政策,而应听任 其自然发展。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均有其特定的文化 体系,而不是一盘散沙。文化所结成的 这种系统、体系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 就是文化的结构。 社会学主要从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 模式三个层次上分析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特性:创造性、象征性、共享性、 渗透性、变迁性、复合性及多样性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 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 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 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 称.
其特征:差异性 、借鉴性 、民族性 、稳 定性 、发展性

第二节 文化的区分
探讨: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三)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四)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文化内容
社会关系
价值观 妇女形象 对子女要求 谈话方式 异性交往 感情表达 对待生日、逝世
中国
注重家庭、家族血缘 等关系
强调集体主义; 以贤妻良母为模范;

注: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 生。



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 之分,但是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 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1、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现象或者 发生盲目崇拜,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 2、处理得当则可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2.文化边际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曾进一步将精神文化区分 为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

理念文化是还处在思想、念状态 的文化,还没有变为社会规范。 制度文化则是已成为多数人遵循 的规范,它反过来对人们的行为 具有约束力。

注意点: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使用上 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 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 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普遍文化模式

普遍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 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
美国社会学家C.威斯勒曾在《人与文化》一书 中提出普遍文化模式的九个方面: 第一、语言,包括语言,文字、符号等; 第二、物质特质,如饮食卫生、住所、运输用 具、衣着、器皿、工具、武器等; 第三、艺术,如雕刻、绘画、音乐等;
注意点:



一般来说,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 别其价值的文化。 承认非评比性文化的存在,意味着承认 各民族的平等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非评比性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 它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 于增强社会的内聚力。 正确对待非评比性文化是我国改革与对 外开放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文化使社会有了行为规范




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 (1)风俗;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 发形成的、历代相传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它是调整人之间相互行为的一种 较为长期、稳定的规范体系; (3)法律;它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实施的规 范体系; (4)价值观念;它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 思想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