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

第七章农业综合标准化
农业综合标准化是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于农业标准化产物,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和实施标准综合体的标准化活动。

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一目标性二协调性三系统性
第三节推行农业综合标准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基本原则是:必须把农业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开展工作。

应以系统的整体利益最佳为目标,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矛盾时,应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的范围应明确并相对完整。

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应围绕确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农业标准综合体的标准之间因贯彻低层次符合高层次的要求。

应充分选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准提出修订要求。

农业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日期、有效期、标准水平应相互配合、协调。

积极采用农业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农业标准。

农业标准综合体所包含的标准可以是不同级别的,即可包括国家标准,也可有行业标准地方和企业标准,以及直接或间接采用的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但农业综合标准体所包含的标准的数量应当适当,尽力做到保证实现农业标准化对象系统的整体的目标的情况下,使农业标准的数量维持在最低程度。

实施步骤:在国际水平和国内现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实际,选择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立项。

立项是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的前提。

成立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领导小组。

设计农业综合标准体系表。

确定农业综合标准化目标。

制定与实施标准。

经济效果分析。

第四节农业综合标准表
农业综合标准体表系大都以农产品龙头,围绕该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要素制定的一整套标准。

这套标准是以综合标准体系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按照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机构将该整套标准用图表表示出来,形成了该产品的综合标准体系表。

非产品则以其核心内容为龙头。

第八章农业监测和农产品的质量监督
农业监测体系是指提高农夫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由各类具备农业产业技术和监测能力的检验、测试机构组成的监测网络。

第一节农业产品质量监督的种类
一国家监督1把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直接实施的监督检查 2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进行的行业内部的监督检查3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监督抽查
二社会监督1社会团体监督2新闻舆论监督3消费者监督
第二节农产品质量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 从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来看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和农业部门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种子和农业生产资料,保护农民的利益
2贯彻农业技术标准来看,建立能够行使监督职能的机构,建立起必要的监督制度,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3从发展那国际贸易,提高农场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国家经济利益
4从我国入世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来看,确保农产品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

第九章产品质量认证
第一节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概念、由来和发展
定义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保证的程序
1质量的主要对象是产品、过程和服务和质量
2质量认证的依据是认证法规、指南和标准规定的要求
3质量认证活动一般由第三方组织
4质量认证是一项有计划有程序开展的外部质量保证活动
5质量认证的合格表示方式是授予合格证明(合格证明:通过证据的检查,得到符合产品、过程和服务提出的要求的证明)
发展:第一阶段二战前,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二战后到七十年代,普遍发展年代第三阶段70到90年代初,大发展阶段第四阶段90年代中期到现在,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产品质量认证的作用和意义
1净化和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国内外贸易
2提高产品质量信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在其市场的竞争能力并获得显著的效益
3促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减少社会重复检验,简化了交易的进出口手续,使质量认证合格企业得到方便和效益
5有效地防止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合理简便得选择供货单位
6有利益保障和维护消费者利益
7防止国外伪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并可减少不必要的外国商品进口
8促进我国企业科技进步,加强和发展我国科学技术
第三节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模式、类别、要求和监督管理
二产品质量认证的类别
安全认证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实施安全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实行合格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合格认证也称自愿性认证,因产品的属性的原因,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的相应产品未经认证不得销售,企业处于自身因素,而自愿向相关部门申请领取认证证书,使用标志的活动。

四认证后产品的监督管理
1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对获证产品的监督《认证管理条例》,认证机构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行为最严厉的行为处罚是暂停撤销认证证书
2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督管理《认证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认证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节我国产品质量认证的情况与企业申请质量认证的条件
我国企业申请质量认证的条件:1中国企业持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产品质量稳定,能正常批量生产
3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补充技术要求
4生产企业建立的质量体系版符合2000版GB/TI9000---ISO9000族系列标准中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
第十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就是第三方依据程序,标准对产品、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与书面的保证(合格证书)
按对象分: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按性质强制性和自愿性认证
产品认证:按规定的检查和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以证明其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同时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定。

体系认证:是认证对象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等,是对组织体系中质量保证能力的合格评定。

对食品和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是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和促进国际技术壁垒和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目前认证的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第一节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农业是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经独立机构认证,达到有机生产要求的所有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等。

安全性高于绿色食品安全卫生优质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有机食品加工的要求:1 原料必须是自己或得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2 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3只是用天然的调料色素香料和辅助材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4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工程应不发生化学物质的污染;5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
第二节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它允许使用一定的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物质,安全性仅次于有机食品。

申请绿色食品的认证和标志使用权的条件1产地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流程;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流程;3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第三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
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是指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激素等)含量控制在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标准允许范围内;农产品的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并经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认可的农产品。

允许使用一定的化学合成农药化学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安全性次于有机食品
第四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步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