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版薛华成编著第一章21世纪的管理与信息挑战(1)信息经济的主要产品:信息内容的产品(金融保险,软件业,媒体传播,教育,咨询业等,电信服务业,印刷出版业),信息技术的产品(信息处理的设备,如计算机,通信设备)。
信息经济更应当注意生产信息内容。
(2)知识经济理解为以生产知识为主的经济。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认识。
生产知识的企业的产品是论文,专著,专利,技术发明,研究报告等。
知识经济是以“生产知识”为主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大量的人力将投入到创造性的劳动中,从事知识的创造发明工作。
(3)BPR译为“企业过程再工程”主要思想:①目标(顾客满意)②方法(以过程的观点来分析企业)③手段(以IT和组织作为两个使能器)④特征(根本性的再思改,彻底的再设计,使企业的效益的效率获得巨大的提高)BPR是以过程的观点来看待企业,根据企业的环境和目标改变企业的过程,以求提高效益和效率。
利用IT是实施BPR的关键。
(4)IT在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的演变:由支持提高效率,提高效益,到战略管理和寻找机会。
(5)企业应用IT,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问题。
(6)(师)IT产生的背景:①信息经济的崛起;②信息观念的更新;③信息技术的发展;④组织管理的需求。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概念与内涵(1)(师)IT管理的内容:①IT架构和组织;②IT的计划与控制;③项目管理;④IT 战略问题;⑤经营问题。
(2)(师)IT技术发展的应用(可称四阶段):①集中处理(用于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是唯一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中心);②微机的引入和应用(企业各部门独立建立自己的处理能力);③IT成为“有规则的市场”,建立完全不同的企业应用;④远程协同工作阶段。
(3)(师)IT管理的六个主题:①IT的战略定位(因素是市场和运营);②集成技术平台;③消化浮现的技术;④IT价值链的源政策;⑤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⑥三种人的合作。
(4)(师)IT实现的机会:①提高竞争平台;②提高讨价还价能力;③减少进入壁垒;④减少成本;⑤创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5)(师)IT管理的挑战:①是否与企业模式相适应;②发现机会的早晚;③降低进入壁垒;④触发调整行动。
(6)(课)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7)(课)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
(8)(课)信息资源管理:属于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范畴,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9)信息管理包含信息技术的管理(如何管理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使企业的信息内容能很好实现其用途)和信息内容的管理(管理企业的市场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中所用信息的管理,涉及这些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和使用)。
(10)企业管理中对IT管理影响最大的问题:①战略关联;②技术转换;③组织文化;④偶发事件。
(11)技术创新阶段:①技术识别和投资;②技术学习和采纳;③合理化和管理控制;④成熟/扩展技术转移。
很少有公司能有序通过四阶段,技术转移的四阶段是同时存在的。
(12)三种人包括:IT专业人员,一般管理的用户人员和高层管理的总经理。
(13)Ⅱ增加集成能力Ⅳ追赶Ⅰ维持Ⅲ增加灵活性,响应产异化产品或服务大小小大相对于产业领鸿沟导者的运营相对于产业领导者的市场鸿沟IT竞争的策略(14)Ⅱ战略对未来的战略有很重要的应用Ⅳ辅助支持有一些用但并非关键的应用Ⅰ运行关键企业现在成功的关键应用Ⅲ高潜力对未来的成功可能是很重要的应用IT在企业中的作用第三章IT架构的演进和IT战略(1)(师)IT架构的演进:①主干机(一台主机带上许多终端的架构,提高基层效率,与管理层无关);②微机(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器;微机并非完全代替主干机,而是加入到主干机系统);③分布式信息系统;④无所不在的时代(点对点意味着无所不在,世界上任何两点均可点对点的直接沟通,交互)。
(2)IT架构:支持企业业务运营的一整套信息系统的架构,完整的IT架构包括:各业务应用系统,各管理应用系统,支持与运行上述各应用系统的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设施,网络设备,机房环境设施,安全设施,IT组系,IT管控体系。
(3)分布式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小的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
(4)三种IT应用效益(过程性能改变,个人效果和决策质量提高,竞争优势增长)继续用来确定IT的价值源。
IT收益的性质:①直接收益;②二次选择收益;③专有的收益;④战略必须的收益。
(5)IT架构的现实问题:①合并自动化孤岛;②管理全球通信;③管理工厂遗产;④吸收新出现的信息技术(持续的IT吸收过程:技术识别,技术的学习和采纳,合理化/管理控制,成熟/扩大技术转移)。
(6)战略定位步骤:①市场和渠道定位;②产品和服务定位;③价值链和价值网络定位;④边界定位。
战略转移的两种方式:演进型和革命型。
(10)寻找机会是企业创业的核心。
机会具有吸引性,及时性和持久性的品质。
第四章IT和组织(1)(师)信息世纪组织特点:①组织结构(扁平,跨越层次);②权力与决策;③运行过程(集成的,顺畅的,同步的,效率,灵活,连续);④管理过程(集成的,顺畅的,同步的,效率,灵活,连续);⑤激励和奖励(共同的激励系统);⑥技术和知识(增加工作分析,宽泛的技能基础);⑦职业发展(难以升迁)。
(2)分析和重联企业中5个领域的能力,过程,人员和合作者,组织和文化。
基础设施,领导和管治。
改进信息的存取和提高网路通信系统的能力是重新设计这5个领域的核心元素(3)组织的控制取决于两个紧密集成的过程集合,即运行过程和管理过程。
第九章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重点)(1)(师)CIO的技能要求:①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商业流程熟悉;②协调沟通的能力;③具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
(2)(师)CIO的角色定位: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
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
(3)(师)CIO的升迁路径: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系统开发经理→CIO(4)(师)CIO的职责:①制定、实施和沟通与公司总体业务战略相联系的战略性IT愿景和方案;②确保IT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与收入增长、赢利和节约成本等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③建立和继续发展相关的IT技能、能力和渗透整个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④利用技术专长,减少公司上下的重复劳动;⑤协调和驾驭公司IT政策、战略、标准、通用法、共享服务和外购安排;⑥成为公司技术上的联络员或者唯一发言人。
(5)(课)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①管理活动(广泛的参与决策,更快的决策,获得信息,迅速识别问题和机会);②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缩小企业规模,增加了企业的集权化和分权化,加强协调性,减少严格限定,单调的工作,专业人员)。
(4)信息系统部门的职能:向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信息系统运行,承担起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及用户培训等。
信息系统部门的四个基本职能:信息系统开发,运行,技术支持和一般支持。
(5)集中开发优点:①数据的统一;②便于人员管理;③统一报表格式;④减少重复劳动。
(6)分散开发的优点:①更了解用户工作;②避免资源分配的争端;③更容易的分摊费用。
(7)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三因素:领导关系,集中或分散的程度,高层管理所表现出来的支持程度。
(8)(课)信息系统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信息系统负责人管理系统开发经理(领导用户协调员,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和系统运行经理(软硬件操作,维护人员和数据录入员)。
(9)中心提供的开发工具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报表生成器,查询语言,共享的资源和各类软件包等。
设立信息系统指导委员会能够促进信息系统职能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合作,改善信息系统的效果,加强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目标的支持。
(10)(课)信息系统部门的发展趋势:权力越来越大,战略方向,向外推,客户接触。
(11)企业利用信息系统的五个创新阶段:降低成本,增加投资,强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行政决策制定能力和接触顾客。
(12)传统信息系统部门的责任:①运作数据管理中心;②管理企业数据;③分析系统绩效,设计和构建新系统;④规划系统;⑤识别新系统的机会。
(13)信息系统部门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而是由四个职能组成的职能簇。
包括运行操作,开发系统,搭建框架,识别需求。
信息系统部门的职能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角色:外包服务提供者,为企业开发和维护信息系统架构的架构师。
(14)信息系统部门的职能出现的变化:①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信息系统部门:唯一提供者→优先提供者→有竞争优势的供应商→外包经纪人和合约经理);②在系统开发和维护方面(程序员:编写代码→软件产品专家→系统整合者→学习软件的经纪人和合约经理);③在系统和信息架构搭建方面(信息系统部门:技术专家→技术标准管理者→信息系统专家→信息系统战略专家);④在业务需求识别方面(定义计算机程序→分析信息流→多学科分析团队→关注企业业务流程合作者)。
(15)信息系统人员的职责:①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②制定信息系统结构的长期计划;③建立合适的流程;④维护所有文档;⑤建立并维护标准;⑥为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识别并提供职业发展道路;⑦为信息系统服务建立合适的市场机制;⑧准备购买硬件,软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清单,包括技术方面与管理反方面的问题;⑨建立并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⑩为潜在用户建立一套培训流程。
(16)信息系统人员的职位:①首席信息官;②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③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员(业务支持类人员:管理人员,资料保管员,计划调度员,控制人员,支持人员;设备运行类人员:换班经理,服务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设备管理员,数据录入经理,数据录入员);④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人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管理员);⑤信息系统一般支持人员(桌面支持专家,办公人员,培训人员,技术招聘人员)。
(17)信息系统人员的激励方式:①提升职位;②构造合理的工资体系;③用高薪留住高级信息系统人员;④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补贴;⑤采用股票期权计划给予长期激励;⑥利用储蓄-股票计划吸引和留住高级信息系统人员;⑦实物奖励;⑧非物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