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止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可以进行身体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的实际是将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育,它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融合,使之完善人格、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认为历史教学不但关系到发展历史学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历史教学与学生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
思想素质教育是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和政治素质教育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的地位,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其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历史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用教材
内容的高尚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是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

同时把传统的民族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塑造学生良好道德人格、完善历史课中的素质教育。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课本出现的一些人物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教育学生应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前途理想。

增强学生为前途理想而奋斗的意识,激励学生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勤奋学习。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头戏。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学生掌握基本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文化素质教育最好的方法: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强心,探索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和人物、历史事件。

如清朝后期统治者妄自尊大,认为是天朝大国,顽固地坚持对外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因此在西方国家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仍在封建的圈子里慢慢地爬行,最终泱泱大国却被人家小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开始了近代中华民族饱受踩躏的屈辱史。

让学生明白国家搞闭关自守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年青一代只有努力学习和牢固掌握好文化知识,懂得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为祖国的强大发展多作贡献,使我国屹立于东方;让学生正确地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信心。

三、身体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
身体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让学生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本钱。

如鸦片战争时,有部分人因为吸食了大量鸦片,既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丧失了自己的意志,又破坏了生产力。

我把禁烟和今人的禁毒联系起来,详细分析吸毒的害处,告诫青少年不能受骗上当,自觉远离毒品。

说明禁毒对保护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作用。

又以中国体育代表团为国争光的事例,教育学生明白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心理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是以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结构为目的,使其能胸怀远大理想,抵制生活和学习中不良的诱惑,培养战胜学习和生活
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大胆地正视自我,树立雄心迎接新的
挑战。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心理,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认识到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是适应当前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使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显著特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让他们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

对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尤显得格外重要。

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有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全民族夺取
抗战胜利的心理准备。

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到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是一场正义的、持久的战争,只有不畏困难、不畏牺牲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胜利。

教师就针对学生在遇到困难、有了挫折就停滞不前、自暴自弃的现象进行教育。

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出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平衡以及学生乐于接受的心理观点,培养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素质教育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过硬的心
理素质,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历史教学,我们应积极探索,完善自我,寓素质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官窑高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