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C】A.教育现象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理论1.2.最早提出论证自然知识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般模式——“归纳一演绎”程序的是【D】A.弗兰西斯·培根B.罗吉尔·培根C.伽利略D.亚里士多德1.3.在中国,“方法”一词最早的含义是【A】A.度量方形之法B.工具C.手段D.程序1.4.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撰写报告的方法的分类标准是【C】A.研究问题的性质B.研究的不同目的C.研究过程的阶段D.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1.5.教育科研要追求的目标一是“求真”,二是“求善”,这里的“求善”指的是【B】A.求得完善B.追求改进或改善C.追求认识效果D.培养善良的人1.6.教育科研的目的是【C】A.求真B.求善C.求真与求善并重D.发现新方法1.7.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A】A.研究问题的性质B.研究的不同目的C.研究的阶段D.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1.8.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纯粹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方法的分类标准是【B】A.研究问题的性质B.研究的不同目的C.研究的阶段D.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1.9.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尊重受试者权利和审慎解释研究成果指的是教育科学研究的【A】A.伦理原则B.科学原则C.操作原则D.客观原则2.1.由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并组织申报、审批、检查和验收的研究项目,称为【A】A.纵向课题B.横向课题C.自选课题D.国家课题2.2.从医学理论中得到启发,开展教育病理学研究,这是【C】策略的运用。
A.怀疑B.变换思考角度C.类比与移植D.探究与体察10.9.对某市一所小学的一组儿童作了简单的、描述性的自我概念研究,这个题目应是【D】A.自我概念研究B.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C.某市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D.一组某市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10.10.研究报告摘要部分的一般字数限定是【A】A.100~300;B.300~500;C.500~1000;D.100~50010.11.一般来说,一篇论文的关键词以【A】个为宜。
A.3~5;B.3~8;C.5~10;D.10~201.1.小学教育的特点是【ABC】A.起始性B.基础性C.全体性D.选拔性E.文理分科1.2.资料的主要类型有【ABCD】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描述性资料E.原始资料1.3.肯尼思.D.贝利指出的社会研究步骤是【ABCDE】A.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说B.制定研究方案C.搜集资料D.登录和分析资料E.解释结果1.4.合理的教育科学研究群体的层次结构应当考虑【ABD】A.专业结构B.年龄结构C.性别结构D.智能结构E.职务结构1.5.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有【ABCDE】A.观察B.测量C.问卷D.文献分析E.访谈1.6.科学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去理解【ABC】A.科学是某种知识体系B.科学是一种经历C.科学是一种精神D.科学是一种实验E.科学是一种发明1.7.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有【ABCD】A.问题性B.创造性C.历史继承性D.规范性E.教育性和伦理性1.8.教育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CD】A.定量化B.定性化C.深化认识D.改善实践E.定性与定量相结合1.9.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ABC】A.改善教育实践B.推进理论建设C.提高教师素质D.寓教于乐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10.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ABDE】A.复杂性B.简单性C.整合性D.二难性E.开放性1.11.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主要包括【ABCD】A.尊重受试者权利B.审慎解释研究成果C.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D.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E.不改变研究条件1.12.以研究问题性质为标准可以把教育研究方法分为【ABCD】A.理论方法B.实证方法C.实验研究D.历史研究E.现状研究2.1.根据课题来源划分的课题是【ABE】A.纵向课题B.横向课题C.理论课题D.应用课题E.研究者自选课题2.2.在教育研究中经常作为自变量的因素是【ABC】A.教材B.教法C.教学手段D.智力E.个性10.17.在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BD】A.指标体系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B.评价指标的可测性或有效性C.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D.指标体系的精练可行性E.评价指标的创新性10.18.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ACD】A.研究者自我评定B.社会团体评价C.同行专家论证D.行政部门评审E.高校评审1.1.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1.2.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1.3.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伦理上的基本要求?1.4.什么是科学研究?有何特性和价值?1.5.一个好的科研群体有哪些特征?1.6.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应具备哪些素质?1.7.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各阶段的实施要领是什么?1.8.教育科学研究的操作原则有哪些?1.9.教育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分类?2.1.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有哪些来源?2.2.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的价值大小如何区分?2.3.形成研究方案的主要工作是什么?2.4.为什么要论证课题?在小学教育科研中怎样论证课题?2.5.假设有哪些类型?假设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起何作用?3.1.什么是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2.什么叫事件取样观察?3.3.为什么观察人员必须经过训练?3.4.教育观察法有何优点与缺点?3.5.教育观察法的设计步骤有哪些?3.6.教育现场观察的基本步骤有哪些?3.7.在小学教育研究中观察法有哪几种组合模式?3.8.进入现场实施观察,观察研究人员必须解决什么问题?4.1.教育调查法有哪些优缺点?4.2.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表述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4.3.问卷设计中问题的排列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4.4.访谈过程中正式提问要注意哪几点?4.5.衡量一个良好的测验的标准是什么?4.6.教育调查法有哪些特点?4.7.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5.1.教育实验法有哪些特点?5.2.自变量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5.3.如何确立和分解因变量?5.4.因变量的观测指标需具备什么条件?5.5.因变量的观测指标主要有哪几类?5.6.教育实验法具有哪些质的规定性?5.7.教育实验法有哪些优缺点?5.8.教育实验准备阶段的任务有哪些?5.9.教育实验实施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什么?5.10.教育实验总结与评价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什么?6.1.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经验总结?6.2.简述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6.3.个人经验总结有哪些基本方式?6.4.何谓直接推广?直接推广的形式有哪些?6.5.简述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局限性。
7.1.文献法有哪些特点?7.2.简述文献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7.3.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7.4.简述文献法的局限性。
8.1.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是什么?8.2.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8.3.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9.1.简述统计图、统计表各自的优缺点。
9.2.次数多边图与次数曲线有什么关系?9.3.概率有哪些性质?9.4.常用的统计量数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其计算方法。
9.5.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何意义?10.1.教育科研成果的撰写有哪些基本要求?10.2.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要求?1.1.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答: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它具体包括以下能力:(1)活动定向能力;(2)理论思维能力;(3)发现创新能力;(4)动手实践能力;(5)评价分析能力;(6)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1.2.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答:教育科学研究在小学领域中具有如下意义:(1)改善教育实践,即通过教育科研寻找有效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2)推进理论建设,即为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探讨教育一般原理;(3)提高教师素质,即通过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1.3.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伦理上的基本要求?答: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四条伦理原则:(1)尊重受试者权利;(2)审慎解释研究成果;(3)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4)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
每一个研究者不仅应该自觉地遵循上述伦理原则,而且还应当逐步将这些要求转化为一种研究信仰和职业品质。
1.4.什么是科学研究?有何特性和价值?答:(1)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活动。
(2)科学研究的特性概括如下:①问题性。
科学研究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没有真实的问题,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
②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以求新为目的的人类实践,需要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知识、寻找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缺乏创造性的研究,也不能算严格意义的研究。
③历史继承性。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对复杂问题的研究,需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前赴后继地努力。
后人只有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才能发展、创新。
④规范性。
欲使科学研究得以准确地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克服随意性,从而保证全过程的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
(3)概括地说,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化认识和改善实践两个方面。
①深化认识的价值。
科学研究帮助人们深化认识的这一价值,主要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表现出来的,一是发现并揭示规律,二是对已有的反映规律的原理(学说)不断进行检验。
②改善实践的价值。
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弄清“是什么”、“为什么”一类问题,即认识问题,还能帮助人们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即实践问题。
1.5.一个好的科研群体有哪些特征?答:一个好的科研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优势互补、协同攻关。
具体表现在:(1)在同一群体内,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课题。
(2)群体内组成人员在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专长。
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风格,形成异质互补的优势。
(3)群体不是单个人的简单集合体,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及行为规则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动,从而在组织体制上保证科研群体的正常运转。
(4)群体由理论基础宽厚扎实,有丰富经验,作风正派,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并在群体内形成一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骨干研究力量。
1.6.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应具备哪些素质?答: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素质又是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