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一第20、21课学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一第20、21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必修一第20、21课学案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从“三个阶段、五个方面”进行概括复习。

从纵向看,注意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之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框架的创制,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意义。

从横向看,需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五个方面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

2、适当进行纵横链接,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古代、近代政治制度同西方的代议制进行联系比较,突出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

将现代中国的外交置于世界国际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解,如联系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说明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必然性、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促使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国内外因素、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策略变化的必然性等。

三重难点解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
2、中国历史上,不同政体下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根本的政治制度,反映出的国家政体是君主专制,封建臣僚和人民毫无民主可言,一切机构的设置围绕皇权为核心的家族式政治体制。

(2)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现西方的议会政党政治,国家政体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虽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享有民主的是少数人。

(3)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共和制体制下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政治体制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

四典题解析
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根据时间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在于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和确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政治),故选B项。

A项(1949—1952年)、C项(1956年)、D项(1956年)。

例2、《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拉锁,那可是青藏高原。

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①项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与西藏无直接联系。

其他几项意义重大,对西藏发展影响深远,故选B项。

五课堂检测
1.“人民的解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基本主题之一,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有( )D
①结束一百多年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②国内各民族平等,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④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
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A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
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C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

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5.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新中国
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主要以下列哪部法律为核心()D
A.1999年《行政复议法》 B.1949年《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
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C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