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一、现场踏查:由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和企业一起去现场进行考察,拍摄照片,
考察周边环境。
二、资料收集:由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列出资料清单,企业向其提供相关资料。
三、应急预案编制,编制大纲如下所示:
1总则
简要介绍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预案体系说明。
2企业概况
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风险源情况。
3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1)主要环境污染风险目标风险分析;(2)重大危险源辨识;(3)事故及事故后果分析。
4应急组织与指挥
(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外部指挥与协调。
5预防与预警
(1)预防,简要列出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2)预警分级;
(3)预警及措施;(4)预警发布与解除。
6应急响应与处置
(1)应急响应分级,分为车间或装置级、厂界内部级和厂界外部级三级;
(2)应急响应程序;
(3)指挥与协调;
(4)应急响应措施;
(5)现场处置;
(6)信息发布;
(7)应急终止程序。
7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2)次生灾害防范;(3)调查评估与总结;(4)恢复生产。
8应急保障
包括物资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环境监测保障、通信保障、医疗卫生保障、经费保障等。
9应急预案管理
包括预案培训、预案演练、预案修订、预案备案。
10附则
(1)包括应急预案中出现的名词术语解释等;
(2)应急预案的签署和解释、实施时间。
11附件
(1)总平面布置图(危险源分布、应急设施分布)
(2)环境敏感目标图
(3)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4)饮用水源取水点点位图
(5)厂及周边区域人员疏散撤离路线图
(6)应急物资储备及分布清单
(7)环境应急监测点分布图
(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初报表
(9)内部和外部联系单位通讯录
(10)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表
(11)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图
四、预案评审:预案编制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五、预案备案: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出正式的企业应急预案报告,送环保局审批
备案。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内容
1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对象包括:
(1)企业基本信息;
(2)周边环境风险受体;
(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
(4)生产工艺;
(5)安全生产管理;
(6)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7)现有应急资源等。
2突发环境事件及后果分析
(1)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3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3)环境应急资源。
4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的实施计划
针对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5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1)计算所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
(2)逐项计算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确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3)判断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卫生或大气防护距离要求,确定环境风险受体类型;
(4)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按要求表征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