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餐作业(二十八) 免疫调节A组·全员必做题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发挥作用时,不需要抗体的参与,A项错误。
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项错误。
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C项正确。
记忆细胞接受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才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D项错误。
答案 C2.(2017·天星教育大联考)疟病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主要发生在非洲国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
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清除功能过低解析疟原虫是外来抗原,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进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A项错误;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青蒿素对其不起作用,B项错误;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C项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及清除能力过低,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项正确。
答案 D3.(2016·贵州贵阳监测)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都是外来的大分子B.抗原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C.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D.抗体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解析机体自身的组成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变的细胞等,A错误;抗原不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器官移植过程中,异体的器官也可作为抗原,B错误;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相应抗原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
答案 C4.(2016·福建质检)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发( )A.恶性肿瘤 B.过敏反应C.免疫排斥 D.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监控、清除癌变的细胞,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发恶性肿瘤,A项正确;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时,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过敏反应,B项错误;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会将移植器官当成“非己”成分进行攻击,引起免疫排斥反应,C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项错误。
答案 A5.(2017·河南洛阳统考)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此过程与细胞B无关解析图中细胞E产生抗体,则E为浆细胞,C为B细胞,B为T细胞,G为效应T细胞,D、F为记忆细胞。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A正确;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⑨细胞免疫发生排斥反应,B错误;⑨是细胞免疫,⑩是体液免疫,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D错误。
答案 A6.(2016·河南郑州质检)麻风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能感染人体并能侵入细胞而引起麻风病(一种慢性传染病)。
若把麻风杆菌DNA中表达膜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导入人体细胞,则可能使人体获得抵抗麻风杆菌的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原基因表达后将使人体产生对麻风杆菌的记忆能力,使真正的麻风杆菌入侵人体时迅速被消灭B.其免疫原理与被疯狗咬伤后注射抗病毒血清的原理相同C.也可以将其相应的抗体基因片段导入蔬菜细胞内表达,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该种免疫力D.相应的浆细胞与麻风杆菌结合后,能够抑制其增殖解析抗原基因表达后形成抗原,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记忆细胞,该细胞能长时间保持对麻风杆菌的记忆能力,当麻风杆菌侵入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最终将麻风杆菌消灭掉,A正确;被疯狗咬伤后注射抗病毒血清是通过注射抗体来消灭病菌,而题干中所描述是通过二次免疫消灭病菌,B错误;抗体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入人的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抗体的作用,C错误;浆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D错误。
答案 A7.(2016·重庆适应性测试)下列对艾滋病患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具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机体三道防线的防御能力均显著降低C.正常人与其握手或者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D.与先天无胸腺的人一样,体内T细胞数目异常解析艾滋病病毒作为抗原,可诱发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及抗体,A项正确;艾滋病病毒进入机体,主要攻击机体T细胞,即主要攻击机体第三道防线,对机体第一、二道防线破坏不大,B项错误;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条途径,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C项正确;艾滋病病毒进入机体后主要攻击机体T细胞,故艾滋病患者与先天无胸腺的人一样,体内T 细胞数量异常,D项正确。
答案 B8.(2016·辽宁大连统考)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B.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解析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和受体结合,无法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肌肉无法收缩。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以便受体能和递质结合,传递兴奋给突触后膜,使肌肉收缩,D 正确;因为受体被抗体破坏,再多递质也不能和受体结合,A错误;注射的受体蛋白也会被抗体破坏,C错误;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会使自身抗体数量增加,破坏更多的受体,B错误。
答案 D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④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a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红细胞为抗原,即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这种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C10.(2017·河北联考二)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解析红细胞被破坏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抗体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说明红细胞表面有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答案 B11.(2016·河南商丘二模)免疫系统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其原理是:禁食后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为节省能量,机体会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患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治疗带来了福音。
请据此回答:(1)禁食初期,血糖浓度下降,________(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血糖浓度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加速________的分解和转化,使机体能量和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研究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________,更换掉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再被利用,可参与新结构的构建或________________。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细胞(写出三个名称)。
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可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________免疫。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1)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脂肪等)转化为血糖。
(2)机体更换受损细胞是自发的,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后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可被水解为氨基酸参与新结构的构建,多糖类可以被水解为葡萄糖后被氧化分解等。
(3)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癌细胞是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答案(1)胰高血糖素肝脂肪(2)细胞凋亡被氧化分解供能(3)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细胞防卫监控清除12.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