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开课)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公开课)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对集中性财 政资金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反映 了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 方向。
•财政支出的范围:
1.为各级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经费
财 政 支 出 范 围
2.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提供经费
3.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提供经费
56.1
社会支 出(%) 13.1
20.4
行政支 出(%) 4.7
8.5
国防支 出(%) 15.0
9.6
其他支 出(%) 3.1
5.4
1990
1995 2001 2002
44.4
41.9 34.2 30.3
24.0
25.7 27.6 26.9
13.4
14.6 18.6 18.6
9.4
9.3 7.6 7.7
定义。最主要采购方法
自 营 工 程
单 一 来 源 采 购
两 阶 段 招 标 采 购
限 制 性 招 标 采 购
选 择 性 招 标 采 购
公 开 招 标 采 购
(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4 建 立 相 应 的 配 套 措 施
3 建 立 质 疑 、 申 诉 机 制
理管 制理 2 度,加 建强 立对 健政 全府 各采 项购 管的
收入分配公平是结果 公平。
公 平 与 效 率 相 兼 顾
效率是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联系--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 公平的基础 矛盾--过分强调效率,差距过大, 会影响公平和稳定;过分突出公平, 平均主义盛行,会妨碍效率
公 平 与 效 率 的 关 系
第三、稳定原则的内容及其实现机制 指财政支出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无法有效协调其自身 的所有活动使之达到平衡,会出现经济周期的 兴衰更迭、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现象。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措施进行调节,通过财政 支出规模、、结构的变化来调节,引导经济运 行,使经济实现平稳的发展。
三 、 财 政 支 出 增 长 规 律 的 理 论 解 释
瓦格纳法则:人均收入增长,公共需求规模 增长--财政支出规模必超速增长
政治因素
经济发展必引起 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趋于复杂,导致对 商业法律和契约的 需要,同时要求执 法机构的发展。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必引起 城市化及相应的拥 挤效应,政府的社 会管理职能肯定加 重,相应支出将增 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财政支出概述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财政支出范围与原则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重点) 财政支出规模(重点) 财政支出形式 财政支出效益(难点)
•时间:第7周,星期二:5、6、7节 •上课班级:会计与审计2010-1 •上课地点:915教室
第一节 财政支出范围与原则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一)机会成本分析法 财政支出效益与可能的私人支出效益的比
量入为出原则
将 财 政 支 出 控 制 在 财 政 收 入 的 范 围 内
处理财政支出和财政收 入的矛盾
「 入 」 的 规 定 性
解决一定时期财政支 出的总量确定问题
仅包括经常性收入,不包括债务
等临时性收入
财政收入总量要合理,既不竭泽
而渔,也不片面施仁政
量入为出的目的
在其他因素都保持正常的前提 下,可维护总量均衡
(三)按是否具有可控性分类
可控性支出 不可控性支出
根据立法规定和政府 政府可以决定是否支 责任必须安排的支出项 出和支出规模的支出项 目,政府不能相机调整
目,如基本建设支出等
如国债还本付息支出等
二 、 预 算 分 类 法
单 式 预 算 分 类 法 复 式 预 算 分 类 法
按编制单式预算要求的预算支出 科目进行的分类。我国在20世纪90 年代之前一直在实行。 单式预算分类法等同于具体用途 分类法。其形成的支出类别众多, 是其他分类法的基础。
转移性支 出 价值的单 方面转移 分配者 直接影响 分配结构, 间接影响 生产和就 业。
( 二 按 经 济 性 质 分 类 法
表现形 式不同 国家身 份不同 影响不 同 购买商品 或劳务 购买者 直接影响 生产和就 业,间接 影响分配 结构
)
政府单方 面、无偿的 资金转移, 不取得商品 和劳务。
转 移 性 支 出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 规模的衡量 政府在一定时间内 实际使用的经济资源数 量的价值形态。 有绝对数标准和相 对数指标: 财政支出集中率= 财政支出数额/GDP 更能说明财政支配 社会财富的规模或程度
二、财政支出增长状况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 一个普遍趋势,不仅是 绝对数如此,相对数也 是这样。可能是社会更 迭的重要标志。 我国财政支出变动趋 势 P85—86。虽有一些 波动,但上升趋势已经 显现出来。
第二、统筹兼顾,优化支出结构原则
财财 政政 资支 金出 如的 何结 分构 配确 于定 各问 个题 方, 面解 。决 全 部
农轻重之间的 部门关系
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 支出关系 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 支出关系 技术改造支出和 基本建设支出关系 不同地区之间的 支出关系
以农轻重为序 协调发展方针
按比例发展方针 优先技术改造原则 均衡发展原则
体完 系善 1 。政加 府强 采政 购府 法采 律购 制立 度法 ,
第五节 财政支出效益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 所谓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中“所费”与“所得”的直接对比关系。 财政支出要考察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 会资源的有限性 。 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比较, 有其特殊性:第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第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第三、效益的表现 形式不同。
8.8
8.5 12.0 16.5
财政支出结构变动轨迹(职能性质分类)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2
经济支出
社会支出
行政支出 国防支出
政府在商 品和劳务市 场上直接购 买商品、劳 务的支出
购 买 性 支 出
购买性支 出
该法则得到世界各国财政实践的证实
(二)梯度渐次增长论
财政支出增长 内在因素和外在 因素,常规增长 源于内在原因, 非常规增长源于 外在原因。 在非常情况下, 公共支出对私人 支出的替代效应 T 更容易产生。
E/G
A
B
A
B
O
图中,A为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时期,B为战争等非正常时期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Musgrave和经济史学家 Rostow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来寻找和解释财政 支出增长原因。(20世纪70年代)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往往会大力增加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 (2)中期阶段,政府会继续增加投资,以保持经 济稳定; (3)经济发展“发达”阶段,政府公共投资比 重可能会减少,但支出总额不减,支出转向改善教育、 卫生保健以及国民福利等“软件”项目。
第二节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对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并
预算分类法
复 式 预 算 分 类 法 单 式 预 算 分 类 法
理论分类法
按 可 控 程 度 分 类 按 经 济 性 质 分 类 按 国 家 职 能 分 类
一、理论分类法
经济建 设支出 服务于国家经 济职能的支出 包括经济建设支出 和经济管理支出 文教卫生支出和社 会保障支出等
(三)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意义所在 博合 奕谋 3 型有 博助 奕于 为促 囚进 徒廉 困政 境建 型设 。 府的 宏重 2 观要财 调手政 控段发 职,挥 能有资 助源 于配 强置 化职 政能 途高 径财 1 政规 资范 金财 使政 用支 效出 果管 的理 重, 要提
(三)政府采购的基本内容
( )
一 国 家 职 能 分 类 法
文教卫 生支出
服务于国家社 会职能的支出
行政管 理支出 国防安 全支出
服务于政府行 政职能的支出 服务于政府国 防职能的支出
包括行政经费支出 和行政性投资支出 包括国防建设费用 和民兵建设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变动过程(职能分类64.1
第三、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的原则
就每一项具体支出而言少花钱,多办事,
节省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选择高效率的支出方式和财政资金使用方 式; 选择科学合理的支出效果评价方式。
2.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原则
内容包括:效率、公平、稳定三原则。
第一、效率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机制 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 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机制:(1)科学合理地编制政府预算,实 现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 (2)严格考察与评价每项支出的经济效益及其 社会效益,选择最优方案。 (3)根据国民经济宏观发展需要,相机调整财 政平衡政策。
4.为社会公平提供财政支出
二、 财政支出原则
在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矛盾,支出原 则是用来解决矛盾的。 (一)财政支出原则的不同表述 (二)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 (三)对财政支出原则的基本看法 1.财政支出的管理原则 第一、量入为出原则。古老的理财思想,解决收入与支出 之间“量上”的矛盾。 财政收入代表着可能,是既定的量; 财政支出代表着需要,形成购买力; 财政支大于收,形成过头分配。
2. 政府采购的原则 1. 政府采购的目标
有 效 竞 争 原 则
公 正 原 则
公 平 原 则
公 开 原 则
政 府 采 购 的 其 他 社 会 目 标
政 府 采 购 的 宏 观 调 控 目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