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财政支出(6学时)授课题目: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财政支出的含义,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内容,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与重点,了解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含义、分类、规模与影响因素和我国财政支出原则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规模与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启发与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与板书授课时数:1、2学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复习与提问1. 什么是资源配置?财政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职能?2. 什么是收入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3. 简述财政收入分配的职能的范围?如何实现其职能?4. 什么是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财政如何实现经济调控的职能?二、讲授新课本章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内容和经济意义,了解目前我国各项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分析一些有关财政支出的经济现象。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概念1. 财政支出也称预算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
2.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按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支出,主要看财政支出是否直接形成购买力,即是否与物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通常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在这种性质的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市场上从事等价交换活动,它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给公民和其他受益者。
它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
3. 这种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主要影响的是社会资源配置,它也直接成为一种有效需求,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它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是资金从政府无偿转移到特定人群手中,财政活动是直接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政府并没有配置这部分资源。
因此,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思考与讨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何异同?(二)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最终用途分类1. 补偿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是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
该项支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曾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
2. 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
属于消费性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
3. 积累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是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项。
(三)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1. 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
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直接构成了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中当期公共物品受益与当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对应的原则,经常性支出的弥补方式是税收。
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按此支出分类统计财政支出,我国财政支出分为24类、170多款、1100多项。
三、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与重点(一)财政支出的原则1. 公平分配原则该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实现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
2. 效益原则该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3. 稳定与发展原则该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果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减少财政支出。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1.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2.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
3.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
4. 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5.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 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所安排的财政支出数量。
它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来反映。
2. 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就是一个财政年度内安排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量。
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可以直观地反映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支出规模,体现了财政支出总量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方便对财政支出进行各年度的比较,找出变化的原因、存在的不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 财政支出的相对量就是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的相对量反映了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配置资源的数量,体现了财政活动的规模和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及重要程度。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类型。
经济规模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财政支出规模也相应增大。
一国的经济体制对财政支出规模也有很大影响,即使经济体制相同,但各国由于实行不同福利制度而导致的差异,也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2.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是机构设置是否科学。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等。
3.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大小及其侧重点,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4. 社会因素人口、教育、卫生、社会救济、城乡差距等社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三、小结让公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这是政府的责任。
作为国家的“管家”和“账房”,财政部门不仅要把国家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公民最需要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
通过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内容,理解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与重点,初步具备解释或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四、课外作业(一)关键概念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规模(二)单选题1. 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财政支出结构反映出政府财政履行()职能较强。
A.收入分配B.资源配置C.行政管理D.国防教育2.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属于()。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补偿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2. 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要求。
A.公平分配原则B.效益原则C.稳定D.发展(三)多选题1. 从财政的职能角度看,财政支出一般执行哪些职能()。
A.行政管理B.公共服务C.资源配置D.收入分配2.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性因素B.支出结构C.社会性因素D.法律性因素3.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一般分为()。
A. 积累性支出B. 消费性支出C. 购买性支出D. 转移性支出6. 政府采购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A.采购行为非营利性B.非公开性C.公平性D.规范性4. 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A.实现平均分配B.实现公平分配C.多劳多得D.缩小收入差距5.在安排和执行财政支出时,必须坚持一定反映客观规律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公平分配原则B.效益原则C.便利原则D.稳定与发展原则(四)判断题1. 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归宿,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2. 购买性支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的资源配置只能较强。
()授课题目:第二节购买性支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公共消费、公共投资、政府采购支出的内容,了解行政管理、国防、社会公共事业支出的必要性,熟悉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认识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公共消费、公共投资、政府采购支出的内容教学难点: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投资教学方法:启发与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与板书授课时数:3、4学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复习与提问1. 什么是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支出?2. 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内容?3.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4. 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二、讲授新课第二节购买性支出一、社会公共消费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包括党派、社会团体)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它属于公共消费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1. 行政支出,包括行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行政经费;.2. 公检法支出,包括公安司法检察机关经费、业务费、警校司法学校经费等;.3. 外交支出,包括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费等。
(二)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方面的费用。
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防空经费等。
1. 安排国防支出要考虑国际政治局势变化2. 安排国防支出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因素3. 安排国防支出要考虑国防支出的投向(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社会公共事业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政府预算安排的用于各种公共事业部门的资金支出,它属于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
包括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上的支出,也简称为科教文卫事业费。
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主要是财政用于社会公共事业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这些部门由财政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投资支出。
1. 人员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等开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