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数学理念,让问题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以达到思维创新和个性张扬的数学目标。
关键词: 教育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教学活动要以兴趣为主,以问题为主线,在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不断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主动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教师的教学,逐步向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的方向转变。
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成为重中之重。
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方法更为难以设定。
怎样才能使低年级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问题意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教学问题,教具是其中的一种,是连接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抽象的桥梁,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的物质基础。
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它能起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效果。
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小棒,最后摆很多份数目都相同的小棒,让学生觉得加法的
数字多加起来很累人,此时再引入乘法。
这样学生就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又如在教:“河里有20只鸭子,岸上有9只鸭子,河里上来几只鸭子,河里和岸上就能同样多?”学生都错认为20-9=11(只)。
如果让学生动手摆两排个数不等的小棒,从中可以发现一排小棒的增加,另一排小棒减少的相互关系,就能马上发现此题的解题关键所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不仅要求教师选择应用题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那么这些使学生乐于解决的问题来自哪里呢?
1.挖掘丰富多彩的课程素材
可能有不少老师认为教材代表着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虽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很多都能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教师要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增加地方有特色的题材,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生命力。
如我们在上“求相差数问题”时,让学生计算墙上“星星榜”上每个人得的
星星的相差数;在上“连加问题”时,让学生解决“小何带了20元要买三样物品,可以怎样买?”的问题;因为是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学生会学得非常主动、非常认真。
2.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理解数量关系。
例如:我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5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8支40元。
”问:“老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
此时,内容的呈现打破了以往依靠抽象的文字为主的呆板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三、从兴趣入手,利用趣味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
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他们的注意力是感兴趣的、新的内容所吸引,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
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学到更多新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数学问题。
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从游戏入手,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望。
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样的一个游戏:把30名学生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并拿出三份“0-9”的数字卡片,每组拿一份,每组派一个学生当组长,站在讲台上拿着数字卡片“9”,每组剩下的9位学生轮流上讲台去跟组长拿的数字卡“9”组成乘法算式,让其余学生说出两张卡片上数字上的积,时间限在2分钟内,看哪一组说得又对又快又多。
通过这个游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使这堂课锦上添花,趣味无穷,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实践活动教学
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舞蹈、体育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上经验,是本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当然也不是一定完美的,在实践中还应根据时间、对象等条件的变化,因地制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