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习题03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习题03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习题03选择题1、隋唐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是()A、科举制B、察举制C、军功制D、世袭制2、“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主要反映了()A、科举考试十分严格B、进士科受到普遍推重C、科举考试有年龄限制D、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3、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A、才能B、家世背景C、人品D、修养4、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5、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西晋B、东晋C、唐朝D、宋朝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哪个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有哪些?唐朝时最重要的是那些科目?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2)从材料一、二中看,这种制度获得最大收益的是谁?(3)材料三说明中国最早的考试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了什么影响?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01 1、(2010·聊城学业考试)“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金榜”“寒窗”“名字香”“一举成名”与科举制度相符合。

2、(2010·重庆中考)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答案】选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选A。

4、(2010·淮安中考)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选A。

5、(2010·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种变化说明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选A。

6、(2009·湘西中考)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隋唐时期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是中国最早的选官制度。

7、(2009·芜湖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的这首《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可知,读书人可自由报考,且有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考中新科进士是男儿最高荣誉的象征,这符合唐朝科举制的特点。

8、(2009·内江中考)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09年已经恢复32年了。

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答案】选C。

9、(2009·威海学业考试)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

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武则天【答案】选D。

10、(2009·菏泽中考)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分八个部分【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明朝时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并且答卷必须分八个部分,也就是“八股文”。

11、(2009·徐州中考)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答案】选C。

12、(2008·玉林中考)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

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C.厂卫制度D.军机处【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隋朝时设立科举制度;元朝时实行行省制;明朝时实行厂卫制度;清朝时设立军机处。

13、(2007·连云港中考)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

……”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去京城赶考”可知,这是指中国最早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隋朝时开创。

14、(2007·连云港中考)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

这一记载()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答案】选B。

15、(2009·锦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

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2)后来科举考试逐渐形成四个阶段,请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阶段。

(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答案】(1)隋唐时期(2)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任意写出两个即可)(3)进士科16、(2009·眉山中考)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这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王定保《唐摭言》上述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阅后请问答:(1)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3)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的什么作用?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4)阅读下列诗句,找出相关诗句,将代号填在括号内。

与实施科举制的背景有关的诗句:()与科举考试落榜有关的诗句:()A.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D.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E.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题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第(3)题要理解材料,并结合教材做出回答;第(4)题要理解准诗句的含义。

【答案】(1)隋朝。

(2)进士科。

(3)作用: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C.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B、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