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请简析该词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分析作品中“小松”这一形象。
3、阅读宋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笋。
木笔,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一二联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回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重山·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4.(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15.(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6. (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题李世南画扇蒸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7.(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8.(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1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20.(200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王铠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分)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小练习参考答案【说明】1——2题主要训练的是“分析诗歌的形象”,答题的步骤为:①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
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③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2、这首诗塑造了坚强不屈、怀有凌云之志的小松形象。
小松初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出身寒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批评了对待人才问题上的世俗眼光。
【说明】3、4题主要训练的是“分析诗歌的意境”,答题的步骤为:①总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②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术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思想感情。
3、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4、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说明】5—7题主要训练的是“赏析关键字词”,答题的步骤为:①解释该字本身的意思,及其在此语境中的含义。
②分析该字用了什么特殊手法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①长畏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6、(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优美。
(2)以动衬“幽”,“下鹭”,写出了水鸟飞翔、戏水的情态,衬托出在幽静环境中的自由自在。
(3)以声衬“幽”,“鸣蛙”,写出了青蛙的鸣叫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
7、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宣泄到极致。
【说明】8—9题主要训练的是“赏析重要诗句”,答题的步骤为:①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全诗主旨阐释本句诗的语境义及其独特表现力。
(如果本句诗用了艺术手法,请指出并做简要分析)②概括此句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情感。
8、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最强烈和集中的表达了这种感情。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独辟蹊径,展示了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对国耻不能报,国土不能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9、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说明】10题主要训练的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的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