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系统分类与原理(精)

通风系统分类与原理(精)

通风空调管道安装
学习情境1 风机安装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通风系统分类与原理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所组成。通 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 系统本身所产生噪声的控制。
一、通风系统分类与原理
置换通风
当置换通风系统达到稳定时,室 内空气在流态上便形成了三个区域: 上部混合区,下部单向流动清洁区, 以及在两个区域中间的层流区域。
置换通风效果评价的方法很多,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置换通风特点: (1)置换通风热力分层; (2)置换通风室内温度和污染物浓 度呈现层状分布; (3)置换通风的原理特点,送风既 是动量源,又是浮力源; (4)置换通风的目标和结果特点。
气温度,以改善局部工作地点的环境。 系统式局部送风系统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分散式局部送风系统 风扇送风:适用于对空气处理要求不高,可采用室内再循环空气。 空气幕:是利用条状喷口喷出一定速度和温度的平面气流,用于隔断室
内外空气对流的送风装置。 空气幕作用:(1)减少或隔绝外界气流的侵入,维持室内或某一工作区
柜式排风罩 俗称通风柜
上部联合排风通风柜
送风式通风柜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外部吸气罩 为了保证有害物全部吸入罩内,必须在距吸气口最远控制点上形成的气
流速度称为控制风速。
外部吸气罩的控制风速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排风罩口的流场分布:
仅适用于
x 1.5d
的场合
四周无边圆形的速度分布图
0 10x2 F
x
F
四周有边圆形的速度分布图
0 0.7510x 2 F
x
F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设计外部吸气罩时在结构上应注意的问题:
设有活动挡板的伞形罩
保证罩口气流均匀的措施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1.通风系统分类
根据通风服务对象不同分为民用建筑通风和工业建筑通风。 根据通风气流方向不同分为排风和进风。 根据通风控制空间区域范围不同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注:防止室内有害物污染空气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局部通风。 根据通风系统动力不同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通风:是指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的方法,对某一空 间进行换气,以造成安全、卫生等适宜空气环境技术。
主要功能:(1)提供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2)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 (3)排除室内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称余热)或湿量(称余湿); (5)提供室内燃烧设备燃烧所需的空气。
(3)局部排风系统排出的空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一般不宜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 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的规定值。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事故通风(暖通新规范)
6.3.9 事故通风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 通风。事故通风量宜根据放散物的种类、安全及卫生浓度要求,按 全面通风计算确定,且换气次数不应小于每小时 12 次。 2 事故通风应根据放散物的种类,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 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 3 可能放散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设备或诱导式事 故通风系统; 4 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 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事故通风要求。
等温空气幕的空气未经处理直接送出,构造简单、体积小,适用范围广, 多用于非严寒地区隔断气味、昆虫,或用于夏季空调建筑的大门。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空气幕形式及代号
项目
代号
项目
非加热空气幕 空气幕名称
FM
热源种类
蒸汽
热空气幕 RM

安装型式
水平安装 垂直安装

贯流式
C 风机形式 离心式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事故通风(暖通新规范):
6.3.9 事故通风应满足以下规定: 6 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及邻近窗 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2)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当水平距离不足 20m 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 不得小于 6m;排风口的高度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屋 面 3m 以上; 3)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应远离 火源 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 20m; 4)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置换通风(暖通老规范)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以及由室内外温差和高度差产生
的热压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不消耗机械动力,比较经济,使用管理方便,对于产生大量余
热的车间,利用自然通风可以获得较大的换气量,但是自然通风易受室外气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影响空气幕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风量、风速和悬挂高度。 风量,在大门宽度和高度一定时,空气幕的风量愈大效果愈好; 风速,同等风量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送风速度愈高效果愈好,出口 风速一般为4~9m/s; 悬挂高度,一般的公共建筑将空气幕设在门洞的上方,悬挂的高度愈小, 则射程愈短,射流衰减愈小,其阻挡室外空气进入的能力愈强,因此适宜 的安装高度也有助于控制效果。
选用空气幕时,应注意出口风速及噪声两项指标。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1、有害物源; 2、排气罩; 3、净化装置; 4、排风机; 5、风帽; 6、风道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柜式排风罩 俗称通风柜来自上部排风通风柜下部排风通风柜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是对整个车间或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是将新
鲜的空气送入室内以改变室内的温、湿度和稀释有害物的浓度,同时把污浊 空气不断排至室外,使工作地带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放散热、蒸汽或有害物的建筑内,当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采用局部 排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可采用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方法 按照系统形式分类:全面送风、全面排风、全面送、排风; 按照通风动力不同分类: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自然与机械联合通风; 按照对有害物控制机理不同分类: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 置换通风。
3、下面送风易扬起衣裙,不 受欢迎,故目前已较少使用.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热空气幕的选用原则(暖通老规范):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热空气幕的选用原则(暖通老规范):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热空气幕的选用原则(暖通新规范): 5.8.1 对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经常开启的外门,当不 设门斗和前室时,宜设置热空气幕。 5.8.2 公共建筑空气幕送风方式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 5.8.3 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 筑的外门,不宜高于 50℃;对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 70℃。 5.8.4 热空气幕的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 筑的外门,不宜大于 6m/s;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宜大于 25m/s。
2.通风系统原理
☺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Local Ventilation)是指为了改善室内局部空间的空气环境,
向该空间送入或从该空间排出空气的通风方式。 局部通风系统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类。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局部送风是以一定速度将空气直接送到指定地点的通风方式。 局部送风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两种。 局部送风目的是增加局部工作地点的风速或同时降低局部工作地点的空
风机装配,水平安装,以热水为热源的热空气幕。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空气幕的送风形式 (1)上送式空气幕
学习情境1
送风速度控制在 4~6m/s范围之内。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2)单侧空气幕
1、适用于宽度小于4m的门 洞和车辆通过门洞时间较短的工 业厂房。
2、缺点是: 1)需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 2)为了不阻挡气流,侧送式 空气幕的大门严禁向内开启; 3)挡风效率不及下送式空气 幕。
学习情境1
根据空气幕送风温度不同可以分为:热空气幕(RM)、冷空气幕和等 温空气幕(FM)。
热空气幕是在空气幕内设有加热器,以热水、蒸汽或电为热媒,将空气 加热到所需的温度,适用于需要供热的建筑物,常用于寒冷地区隔断大门 的冷风侵入;
冷空气幕是在空气幕内设有冷却器,空气经冷却处理后送出,主要用于 炎热地区;
热源种类
热水
S
轴流式
代号 — D — L Z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空气幕形式及代号
学习情境1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学习情境1
举例: 1、FM-1509-C 叶轮名义直径150mm,出口气流名义宽度为900mm,用贯流
风机装置,垂直安装的非加热空气幕。 2、 RM-1512L-S 叶轮直径150mm,出口气流名义宽度为1200mm,用离心通
项目1 通风系统原理与送风量确定
(2)双侧空气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