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1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存储形式、信息组织形式、信息处理和输出形式、信息传递速度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比传统图书馆有重大的改革。

数字图书馆被人们称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模式,这种图书馆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分布于各处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利用,是用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快捷方式,是一种信息环境而不是具体的图书馆形态。

数字图书馆依靠数字化技术把文字、声音和图像转化为数字形式,采用数字方式进行存贮、传输和处理,将图书馆的多种资料信息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存储起来,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各种数据库及光盘资料。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1)信息存储数字化;(2)支持网络多元化;(3)信息共享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计算机和因特网带来的文献信息载体形态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也是图书馆的存在方式、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黄铁军先生认为:建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它需要从资源的数字化和资源的管理及服务两方面做长期的工作。

图书馆应该适应发展模式的变化,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工作,将图书馆馆藏信息实现数字化,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使馆与馆之间可以共同采访、编目,共同建设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共同利用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通讯功能,为用户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服务,如电子邮件服务、电子文献传递、情报检索等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速的文献信息传递方法,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用户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从网上得到更充分、准确的参考资料。

以前信息研究者依靠手工查找资料,凭借个人的判断力进行研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所得资料不完全,研究问题不充分。

利用网络开展读者服务,使图书馆原来面向社会服务所受到的诸多制约不复存在,可以将用户、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系统连结起来,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3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了适应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除了购买电子出版物和光盘数据库外,还应有计划地将传统图书馆的有特色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

选订电子出版物时应协调订购,避免重复引进。

对于利用率不高的外刊,可采用购买联机检索服务的方法。

为了让订购的电子出版物充分发挥作用,要广泛宣传馆藏电子出版物的收录范围,专业覆盖面及检索方法,引导读者利用电子出版物查阅所需资料。

华侨大学图书馆已建成了多媒体阅览室,将计算机、数字化等高技术结合起来,读者不仅可以阅读电子出版物,而且可以上网查询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检索电子期刊和联机数据库。

国家很重视书目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了对数据库建设的宏观管理。

各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按国家标准办事,文献的加工整理应规范化、标准化,并充分考虑馆藏特色,突出优势,充分考虑科研、教学和市场的需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图书馆面临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转变,必将推动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

随着文献载体收藏的多样化,更要求管理手段计算机化。

采购、编目、检索、流通以及图书馆各种业务工作都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才能高效率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方便读者,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除了装备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外,还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高效的管理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

思想创新是宏观的,方法创新是微观的,思想创新能用新观念作指导,方法创新能有力保证创新思想的实现和进一步丰富,两者相互作用,推动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常言的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的范围,但其存贮的信息资源应该是有序的,便于检索利用的,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传统图书馆的理论、经验。

而传统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融合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革进取拓展其功能。

因此融合二者的优势,互补升华而成的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是传统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

步入21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尤其是传统图书馆,在当前轰轰烈烈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中向何处去?这是当前人们苦思以求的现实问题。

静心回顾国内外10余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和图书馆发展的演进历程,本文认为未来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应为:融合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延伸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而构成的复合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即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来拓展而不是取代传统图书馆,二者共存互补。

一、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到目前为止,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从数字图书馆的诸多定义所包含的特点和要素中,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是“(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2)文化的传播媒体,和文化产品的网络商务平台,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3)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的有序的信息空间;(4)作为搜集、整理、存贮和传递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社会设施;(5 )需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广泛合作完成的数字资源中心;(6)拥有海量的、多媒体的、内容或主题相对独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作为其物质基础;(7 )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为直接的、网状的;(8)信息资源的存贮自由化、网络化;(9)信息资源共享化;(10)面向对象的技术构建,提供信息线索及信息本身的查询;(11)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进行分布式管理,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封装。

从以上要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存在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狭义的看法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和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即把数字图书馆看作为传统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而广义的看法认为数字图书馆能智能地、实际地存取全球网络上数字化的、多媒体的海量信息,即把数字图书馆混淆于高速信息网。

尽管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恰当的权威的定义,但其产生的背景是源于互联网上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存贮、组织、传播和利用,是人们面临的新课题。

于是需要探索一种系统技术来管理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并创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而对信息进行整序和利用,正是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的根基,因此,美国在90年代初产生出数字图书馆的理念。

尽管数字图书馆含有“图书馆”三个字,但数字图书馆却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种新的图书馆形态,数字图书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搬到网上去,或将馆藏资源进行大规模数字化。

不过,数字图书馆既然借用了“图书馆”一词,那么它必然显示出其信息资源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资源的某些特征,即数字图书馆所存取的信息资源应该是有序的、系统的、有组织的,便于提供利用的。

另外,数字图书馆的英文原文是Digital Library,直译为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库。

事实上,目前常言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是实行分布式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数字化资源,跨平台跨语种网络化存取,计算机系统分布式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

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将数字化资源实行分布式计算机管理的,实现网络化存取和智能化服务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共享系统。

可见通常所言的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范围。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共存互补追溯图书馆的起因,是源于解决文献生产的分散性和文献源的无序性,以及人们对文献利用要求集中和有序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环境,图书馆工作就是将文献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贮存到传播利用的过程。

古代和近代图书馆用手工方式力求将文献搜集齐全,进行分类编目,编制文献索引,开展参考咨询,现代图书馆搞自动化、网络化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望洋兴叹,不知所措,出现了所谓“信息爆炸与知识饥渴”的矛盾,为解决这种矛盾,即产生了数字图书馆。

从图书馆的使命和产生、发展的历程,数字图书馆既然是传统图书馆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建设模式,只要是还被公认为是图书馆,其工作重点,就理应是如何组织和利用数字资源,包括网上资源,其核心目标是帮助读者快捷准确地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现阶段则需要探索如何继承传统图书馆的优势,针对数字图书馆的运作特点,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长处,并将该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数代人为之努力探究而成的经验,运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之中。

因此,同传统图书馆一样,数字图书馆要有效运作,需要有合理的资源组织,快速的信息检索,以及高速的信息传递,它使数字图书馆涉及众多的技术。

例如:①信息采集:由于数字图书馆需要收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因此信息采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

②信息的表现:由于数字信息以多元媒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全球传播和共享,因此信息的表达需要研究如何将多媒体的数字化信息,按表征信息特定特征的结构单元组织起来,以便加以检索。

③信息的存贮:由于数字信息巨大的信息量,所以如何大规模存贮数据,按何种格式存贮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压缩等问题日益突出。

④信息的组织:由于数字信息的海量和快速增加的特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和系统化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⑤信息的检索:由于网络信息获取快捷性等要求,必须建立好宽带信息网,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同时需要提供有效的信息查询工具。

⑥信息的传递:由于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功能强大,它面临大量的信息传递问题。

⑦信息的安全: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对于网络的依赖性特点,还由于数字图书馆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力,信息的安全成为重大隐患,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法律、道德等问题,从技术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从以上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技术看,除了所面对的对象有很大差别外,从表面上看,它们同传统的以研究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报道、交流、服务为宗旨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尽管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是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而传统图书馆所面对的主要是载体上独立存在的纸质的,或缩微、视听、机读的文献资料,但是在管理知识信息和快速有效提供利用这一点上,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

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将传统图书馆学积累的丰富的信息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让传统的信息管理原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信息环境中获得新生,从而更进一步的充实发展和完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和内容,提高图书馆在信息产业大家族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传统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的弱势正是传统图书馆的优势。

有人曾预言在20世纪末期会进入无纸社会,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被视为图书馆消亡论的代表人物,无纸社会的积极鼓吹者,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则在“关于无纸社会的再思考”论文中,重新认识到“从以纸为载体过渡到以电子为载体的交流令人神往,然而随着过渡的实际进行,我对其发展和意义则变得不再热情满怀,并且在过去的几年甚至变得彻底敌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