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器鉴赏

玉器鉴赏

玉器鉴赏
中国古人尚玉,视玉为祥瑞。

中国人对玉的认识首先是与美相联系的,所谓“石之美者”即玉,并将美石用来制作具有观念意义的专门器物,后来又将这种美石之品相与人的品德相比附,产生了儒家思想中“玉有九德”之说,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显然,被赋于了特定内涵的玉已不仅仅是“美石”而已了,而是包融了美感与哲学思想的双重属性,已被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象征物。

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丁数十万年的玉石并存、玉石不分的历史时期之后,对两者的认识逐渐有所区别,意识到了玉、石之美感上的差异,进而在使用功能上将两者加以区别。

发展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装饰精美的玉器出现了,并迎来了中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第一次高潮,甚至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玉器时代”,足见其状况之盛了。

本文拟通过对国宝玉器—九龙杯的介绍,以窥中国史前玉器特征
之一斑。

国宝玉器九龙杯——河南(商丘)非物
质文化遗产
九龙杯,若一只神器,以其扑朔迷
离,诡异难测的传说,令海内外神往,
以像阿拉丁的神灯,以其瑰丽的光晕,
使无数人思慕神往。

1971年,上海“九
龙杯案”,周恩来总理以高超智慧妙取
九龙杯,使国宝失而复得,但那是36
只酒杯中的一只瓷具。

而神州古国更有
玉器九龙杯却鲜为人知,它凝聚着中国人的高度智慧。

杯体典雅庄严,华贵幽古。

上部有三条龙,其中一条独龙骑居幢盖,为九龙之首,中部有六条龙自动吐酒,若云行雨施。

九龙象征九州,杯体寓意:皇权至上,华夏久统。

九龙杯为历代皇帝所拥有,据传,拥此九龙杯,可饮天下水,可取天下食。

此九龙杯为隐逸民间卓异匠人,探求古遗,慧心潜思所制,实为罕见绝品。

玉器九龙杯采用上等玉石制作,系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孟昭生扛鼎力作,精雕细琢,美韵天成,神秘悠远,九龙杯是工艺品中首选品牌。

本品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使用此杯,有益寿延年,美容养颜,精心安神之神奇功效。

此杯的经典之处在于,当小酒杯往龙头下一放,龙嘴里自动往杯子里吐酒,当小酒杯拿走时龙嘴自动停止吐酒,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可大助酒兴,给您的朋友留下对您最深刻的印象。

史前时代的玉器发展到晚期,无论在型制与装饰还是在功能上都已与石器分道扬镳了,精神性的意义占居了首要地位,并与权力、地位相维系,成为巫觋、酋长以及军事首长的象征物,从中反映出原始的社会关系正濒临崩溃,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新石器时代为我国玉器产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为成长期,春秋战国为嬗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为繁荣期,元明清为鼎盛期。

这一分期足见明清玉器在历史中的位臵了。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分期法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是有条件的,即在某种标准下的分期。

一般来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质、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程度为标准,尤其是玉质的优劣和工艺技术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们所特别重视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视作历
史上的鼎盛期可以说更多地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若是换一种角度进行考察的话也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结果。

譬如我们从纯粹的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去回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艺术成就的话,或许会得出唐宋乃至秦汉时代的玉器艺术是历史的最高峰的结论。

因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品,其发展规律并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步步高升的,其涨落盛衰受到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以简单化地依时类推。

以明清时代的玉器为例。

明清两代的玉器风格虽然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明代玉器倾向简洁,曲折相宜,而清代则倾向于繁复和曲线。

但总体而言相似之处较多,如艺术上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精致玲珑等,这与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有着重要的关联。

从工艺的精度来看,清代则较明代更为讲究,要求更为严格,“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

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委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

一件玉器不仅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而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作工十分讲究。


清代
乾隆年间制
成的“大禹
治水图”大
型玉雕就是
一个非常典
型的例子:
这件高达
224公分的
玉雕作品的
玉料取自新疆和阗,据记载是花了大量的人力历十年而完成的,该作品现仍臵于紫禁城乐寿堂内,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玉器。

这件玉山子上所表现的图景是以宋人的画轴为稿本的,故而整件作品流露着宋人的笔墨情韵。

在这件呈青色的巨型玉雕上,崇山峻岭参差交叠,时有山泉潺潺、瀑布飞流,古木遍布、云气缭绕,蔚为壮观。

它虽然是以绘画作品为范本雕成,但较之绘画它又有其自身的长处,如天然的材质和立体的圆雕效果都使其更具真实感;在山道峭壁之间,到处都有成群结队的民工正在开山导石,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抡锤凿石,有的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简单机械提石打桩,令观者仿佛能听到石工们有节奏的锤打声和有力的号子声。

人物形象的雕刻十分生动细致。

总之,我们在欣赏玉器艺术时,要把它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把握其时代的特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趣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