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在我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 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 合作的真诚愿望。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 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4、抑制情绪,避免冲突
当沟通双方由于某中原因产生情绪时,最好暂停沟通,直至恢复平静后在 进行沟通。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请你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曾记得有几位 家长怒气冲冲到我办公室说:“某某老师打我孩子,你们解决不解决。”说话的 语气非常强硬。我转身去搬了一张凳子给他坐,并倒了一杯水给他,当我把水送 到他手里时,家长本来紧绷的脸已勉强地露出了一点礼貌的笑容,这时再向家长
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六、巧妙用语,不要唐突
在家校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 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 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闯祸” 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 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 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 此时教师则 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 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担心的不是 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 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 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说明我们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等的话,家长就基本上能接受。事 情解决起来就主动了。这种情况在学校经常会碰到: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情对学校 的某中做法有意见时,怒气冲冲的找教师或校长交谈,显然,在这种情绪不快的 情况下的沟通是不会顺利的,有时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回引起冲突。所以,对 沟通双方来说,在沟通过程中抑制自己的情绪实为良策。
兴。”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 同 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 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 就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互动。
再次,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 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 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一一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
2、注意措辞,简化语言
不确切的语言可能会成为沟通中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措辞并组织信 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确表达,易于家长理解。教师不仅要简化语言,还要考虑到 信息所指向的听众,以使所有的语言适合于听者。在访谈中,不少教师都认为与 学生的爷爷奶奶沟通比较困难,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这是因为学生的爷爷 奶奶与教师在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双方 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因此面对这样的听众,教师要尽可能简化语言,并适时 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思,这样才能使双 方的沟通障碍尽可能减少。
5、要有一颗"恒心
学生的不足,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班主任应该和家长长 期的沟通,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退步的方面则应及时指出,督促其改正,使学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二、注意克服沟通障碍,产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1、观察询问,及时反馈
沟通出现的很多问题是直接有误解或信息的不准确造成的。如果教师在沟通 过程中经常了解反馈信息,则回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问家长是否明白 了他说的话,或者询问有关该信息的一系列问题,以核实信息是否按原有意图被 接受。教师在与家长口头沟通时,可以观察他们的眼睛及其他非言语线索, 了解 他们是否在接受你的信息。
5、注意态度,真诚交流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 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 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其次,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 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摸摸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真高
4、要有一颗"耐心
许多家长是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而也有一 些少数不讲理,素质相对差的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都比较溺爱,什么都 听孩子的,自己的孩子都对,错都是别人带的。对有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 且特别讲话多注意。不仅要不卑不亢,而且要注意语言,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 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 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 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3、积极倾听,换位思
听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的听是被动的,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 的搜索。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倾听对方说话时,都应注意进行“角色换位”, 一方面从他人角度来考虑分析说话者的意图, 另一方面从他人角度来考虑我对对 方信息作出反应后,对方会有什么样的理解乃至反应,这样可以提高倾听效果。
一、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有五颗“心 ”
1、要有一颗“爱心”。
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
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 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 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 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 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 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 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 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 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
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
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 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 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 能够促 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 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 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 为接下来,对 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