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pdf_

_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pdf_

Virologicalandimmunologicaloutcomes at3 yearsafterstartingantiretroviraltherapy with regimens containing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protease inhibitor, or both in INITIO: open-label randomisedtrial.Lancet,2006,368:287-298 4 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 滋病学组制订.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 133-144 5 JohnGB, Joel EG. M e dicalmanagementof HIV infection. 2005-2006 edition. Maryland: Johns Hopkins Medicine health Publishing Business Group:2005:57-83
社专专区题题用 讲讲座座药 指 导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
张宏伟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 计 ,[1] 世 界 上 目 前 约 有 3860万HIV患 者。我国估计现有65万HIV感染者,其 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艾滋病的治疗 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 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 功能、支持疗法及心理方面的关怀, 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2] 前文已 介绍了常用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本文 重点介绍一些抗病毒治疗方案及其相 关的不良反应。
10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
少,因此对于血红蛋白<75g/L或白细 胞<2×109/L的患者应当减量或停 药。长期使用AZT可出现指(趾)甲高色 素症、肝毒性和肌肉毒性,与AZT有关 的罕见不良反应还包括乳酸酸中毒和 扩张性心肌病。在CIPRA项目中100例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发现1例扩张性心肌 病,考虑与AZT药物有关。与依非韦伦 (EFV)明确有关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中 枢神经症状,在临床试验中,皮疹在 成 人 的 发 生 率 为 26.3%, 在 儿 童 为 45.6%,成人对照组为17.5%。中度至 重度斑丘疹在成人的发生率为15.6%, 在儿童为37.0%,成人对照组为7.7%。 给予支持治疗,皮疹通常在4周内消退 (病程中位值16天),对于伴有水疱、 脱皮、累及黏膜或发热的严重皮疹, 应当停用依非韦伦。中枢神经系统的 发生率为53%, 症 状 包 括 : 头 晕 、 失 眠、注意力涣散、嗜睡、异梦、欣 快、错乱、躁动、健忘、幻觉、木 僵、思维异常和人格丧失。症状一般 为轻度至中度,通常在依非韦伦治疗 的前2天,并持续数小时。症状通常在 继续治疗后2~4周缓解,但作为轻度 症状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极少数患 者可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包括重度 抑郁、自杀观念或企图、攻击行为、 偏执反应和躁狂反应。[5] ②AZT+3TC+NVP:这一方案同样是 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①方案不 同的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 EFV换成NVP(奈韦拉平)。这一方案的 疗效与①方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 面却有一些差别。主要表现在EFV和 NVP之间的差别。NVP与EFV相比,皮疹 和肝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 于有过敏倾向或肝功异常的患者,可
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 了患者的寿命。[3] 从某种意义上说, HAART使艾滋病从一个“不治之症”, 转变成为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疾 病。HAART不仅给患者带来好处,同时 人们观察到HAART治疗也会出现一些不 良反应,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例 如毒性、耐药性对以后治疗产生的影 响、实用性和可行性等,需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来掌握。
我国抗病毒治疗方案 根据我国的艾滋病诊疗指南,[4] 目
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线推 荐 方 案 : AZT(或d4T)+3TC+EFV(或 NVP);替代方案:①AZT(或d4T)+3TC+ IDV,②ddI+d4T+EFV(或NVP),③AZT+ ddI+EFV(或NVP)。以下分别阐述这些 方案及其不良反应。 一线方案 我国目前推荐的抗病 毒 治 疗 一 线 方 案 为 2种 NRTI +1 种 NNRTI。这种联合方案的优点是用药简 单,服药依从性好,疗效确切。缺点 是NNRTI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影响以 后NNRTI药物的使用。 ①AZT+3TC+EFV:该方案由2种核 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非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组成,是抗病毒治疗 的一线方案。在中国综合性艾滋病研 究项目(CIPRA)中采用的就是这一方 案,从初步的 研究结果来看,方案的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荐使用。这3种 药中,3TC的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早期 可出现头晕、头痛、疲倦和胃肠道症 状,症状一般较轻,经对症治疗可缓 解。AZT用药4~6周可出现贫血,表现 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晚期患者在治疗 12~ 2 4 周 内 较 易 出 现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回顾 针对HIV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3个 阶段。1987年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 物AZT问世,开始采用核苷类单药进行 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仅能维持短 期疗效;1992~1994年试用2个核苷类 药物联合治疗,虽然疗效较单药治疗 有所进步,但是仍不能维持长期疗 效;1995~1997年,在发现HIV蛋白酶 抑制剂的基础上,HIV的治疗有了重大 突破,即出现了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 (HAART)。 所谓HAART是指2种或2种以上抗病 毒药物的联合,一般指3种抗病毒药物 联合。根据目前国际上已有的ARV药物, 可以组成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或 1种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PI)方 案,或3种NRTI联合方案。HAART显著 降低了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May2006.Geneva;2006 2 李太生.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
志,2005,3(5):13-16 3 Yeni P, Cooper DA, Aboulker JP, et al.
重的肝肿大伴脂肪肝。EFV和NVP的不
良反应详见一线①和②方案,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上述为我国常见的抗病毒治疗方 案及其不良反应,在制定抗病毒治疗 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
况,如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耐药 情况、患者的经济条件、依从性 等因
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没有述及其 他方面。掌握病毒学知识、药物知识 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制定抗病毒方案
9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
专题讲座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பைடு நூலகம்
选用①方案,而对于睡眠不好,具有 精神神经症状的患者,应选用②方 案。 ③d4T+3TC+EFV:这一方案同样是 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①方案不 同的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AZT换 成d4T(司他夫定)。在不良反应方面, 与d4T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外周神经 炎,发生率约15%~21%,此外,还有 胰腺炎、肝功损害。与EFV有关的不良 反应详见①方案。
学疗效。AZT的毒性作用详见一线①方 案所述,d4T的毒性作用详见一线③方 案所述,方案中茚地那韦为蛋白酶抑 制剂,需要严格遵守服药剂量和时 间 , 餐 前 1 小 时或 餐 后 2 小 时 服 用 。 与 服用蛋白酶抑制剂药物有关的主要不 良反应包括无症状性间接胆红素升 高、肾结石、肾毒性、脱发、胃肠不 适、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出血倾 向。 ②ddI+d4T+EFV(或NVP):此方案由 2种核苷类和1种非核苷类组成,ddI与 d4T合用,加重了两者的线粒体毒性, 尤其是乳酸性酸中毒和外周神经病变 的发生率增加。研究显示,ddI+d4T+ EFV的疗效低于AZT+3TC+EF,而不良反 应高于后者。鉴于ddI与d4T合用的不 良反应较大,目前已不推荐这2种药物 合用。方案中,EFV或NVP的不良反应 同一线方案所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而选用。 ③AZT+ddI+EFV(或NVP):方案中 AZT的 不 良 反 应 详 见 一 线 ① 方 案 , ddI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胰腺炎、外周神 经病变、胃肠道不适、肝炎及核苷类 不良反应,核苷类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线粒体毒性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和严
④d4T+3TC+NVP:这一方案也是抗 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与③方案不同 的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由EFV换 成NVP。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外周 神经炎、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 肝损害。相对少见的有胰腺炎、乳酸 酸中毒和肝脂肪变性。 替代方案 与一线方案相比,替 代方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 是抗病毒治疗应当个体化,相对于用 药的个体来说,替代方案也许是最适 合的方案。 ①AZT(或d4T)+3TC+IDV:此方案 由2种核苷类药物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 组成。方案中由于加入了蛋白酶抑制 剂而提高了方案的临床抗病毒和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