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教育经费比较
一中日教育经费
(一)中国
(1)义务教育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
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全免。
实际上,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收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收取费用。
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甚至出现一个县只有一所初中的情况。
而初中教育不是全部免费,这些费用对于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来说比较高,造成少部分农村学生则在小学毕业之后被迫停止教育而务农或等到年龄稍大一些后进城务工(该情况在90年代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生相对较高,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地区经济有所发展,目前已经改善)。
法律上讲,这些都是违法的,但实际上地区政府由于缺乏税收支持且上级财政未足够拨入财力,导致无法支持庞大的教育费用。
(2)高级中学及高等教育:
由于高中尤其是大学的学习费用很高。
在大学,公立学校约2000-5000/学年,私立学校每学年约一万左右。
所以,大部分无法支付学费的贫困家庭会选择让孩子上职业中学或辍学。
(3)概述:
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严重偏低。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排在世界末尾。
中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前,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对比世界平均水平的4.9%,发达国家的5.1%,欠发达国家的4.1%,这个目标很低。
然而,就是这个很低的目标至今仍不能实现。
2002年是3.32%;胡温上台后,2003年下降为3.28%;2004年继续下降到2.79%;2005年2.82%;2006年2.27%;2007年2.86%。
基础教育学生人均投入仅仅是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
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瑞典为2000美元以上,美、日、德、法等为1000-1500美元,中国仅为9.4美元。
中国政府预算中的教育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百分之五十三,余下的百分之四十七要靠学生交费和其他来源解决。
投入较少,在配置上又极不合理。
重高校,轻基础,重城市,轻农村。
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
上海的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是590多元,而偏远地区,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甚至不足10元。
两者相差60倍!
(二)日本
(1)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而保证了有比较充足的教育经费去发展教育。
(2) 1949年 6月公布了《社会教育法》,要求在全国各地建立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年之家、儿童中心等设施和机构,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共同担负起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任务。
(3)在日本的强制教育中,教科书是免费的。
(4)概述:
日本的教育经费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的。
60年代以来,在“教育投资论”的影响下,教育经费有显著的增长。
1961~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5倍,国民收入增加3.4倍,教育费总额则增加了3.7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率。
这就保证了日本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分析
(一)
由历史来看,中国素来尊崇儒家文化。
大唐时期,经济,文化等方面更是达到了顶峰。
而日本多以吸取各国文化来形成自己国家独有的文化体系。
按常理来说,中国都应该较之日本重视教育。
可是,以上的教育经费比较,却是恰恰相反。
(二)
中国教育一直处于表面上被重视的地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不是立刻能见到成效的事业,因此大部分当地政府官员不愿大力投资于教育。
可见,教育经费较之其他项目的支出。
中国的教育经费问题之一是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
中国目前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失衡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且中国教育经费投资不足。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教育政策之一是教育经费,而中国教育经费现状,怎么让中国教育发展起来?如果,一个国家想变的强盛,国民最基本的教育都无法保障,还怎么让下一代建设祖国,使祖国强盛?
“中国政府预算中的教育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百分之五十三,余下的百分之四十七要靠学生交费和其他来源解决。
”余下的百分之四十七无疑成为了学生家长的负担。
(三)
日本,从隋朝以来,即派遣使者来学习中国文化。
在明治维新时期改革教育体制。
学习中国及西方文化。
日本在二次大战以后,由于美国的扶持,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加之本国重视教育,给教育经费的大力支出提供了条件。
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觉得教育非常重要,这提供了人文条件。
政府的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经费支出由日本的文部省确定,地方分权制的教
育体制也增加了教育经费支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配。
(四)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现居世界第二。
可要算上人均GDP,中国还是落后于日本的。
虽然中国经济与日俱增,但在教育经费上依旧偏低。
再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经济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日本仍然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侧面揭示了经济强盛的原因之一。
在2002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不足5.0% ,日本为6.0% 。
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在提高可是对于特殊的人口大国来说,教育经费的大力支出仍然是很困难的。
教育乃立国之本,比较中日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中国的教育发展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