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导语:教育的故事,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创造的;正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使我们的创造有了意义!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随笔》,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一篇】:一个乡村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体悟周四那日,天气特别寒冷。
原本乌云覆盖的天空,越来越沉,越来越阴暗,渐渐地下起了雪米,飘起了雪花。
这雪也越下越大,最终变成了鹅毛大雪。
孩子们看到这么大的雪,也高兴极了。
下课铃一响,便跑到操场上,在雪中手舞足蹈,蹦蹦跳跳,还有的孩子张开嘴,想尝尝雪的味道。
我也是异常兴奋,这是我在宝溪小学工作两年来碰到的第一场雪,也是这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场雪。
雪花正飘着,我站在办公室的走廊上赏雪,刚好看到有几盆较小的盆栽还放在室外,就跑过去想将它搬进办公室。
这时站在旁边的二年级小朋友问道:“老师,你在干嘛?”我说:“小花怕冷,把它搬进屋里,暖和一点。
”二年级的小朋友说:“哦,我知道了,老师,我们帮你搬。
”我说:“好啊,升旗台下的那几盆小一点,去搬一下。
不过要注意安全。
”孩子们“嗯”地答应了一声,就蹦蹦跳跳地去搬盆栽了。
我想:有时候要求学生去做某件事情,应该自己先去做吧。
这大概就是以身作则的原意了。
“以身作则“是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了。
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那还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到呢。
学校是一个造就人的“工厂”,不管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是社会的上层精英还是普通的农民、上班一族,首先必须是一个品行方正、自食其力的人。
因此,德育工作就至关重要,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龙头和灵魂,而教师正是学生灵魂的直接塑造者。
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师德的优劣是这个“造人工厂”的核心部件。
如果要在校园里开展德育工作的话,我觉得教师自己应该在德行上先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即以“师德为先”。
所以抓德育,首先应该抓教师自身建设。
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师生观。
现在的学生受现代文明的影响,知识面广,独立意识强,要求个性发展,追求进取,处处表现出“反抗性”。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开始受到了挑战。
教师应清除头脑中的“长幼有序”、“师道尊严”这种旧的师生观,树立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尊严、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平等的新师生观。
那种认为只有“听话”、“服从”教师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差生,以及认为教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即使错了,也不能指出,更不能批评等都是不正确的观点,都应加以改之。
二、教师应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效应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对学生言传的同时要进行身教。
如课堂提问时,教师也应对学生说“请回答”、“请坐下”等礼貌用语,向学生做出文明礼貌行为的示范。
升旗仪式时教师更应该做到“肃立、行注目礼”,这样庄重的气氛才能真正触动学生。
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这件事发生在上学期。
当时我去临近的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一个九零后的女老师,大白天穿着睡衣在办公室里一边批改作业,一遍在吃零食,还时不时地和其他几个年轻的女老师谈论哪部剧好看,哪个男明星很帅。
当时订正作业的学生也有不少在场。
看到这个场景,不知当场的其他老师作何感想,对我而言,却是触动极大的。
在学生面前,我有三个原则: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自己先做到,要不然决不做;二是在教室里,不接电话,不玩手机,作业当堂面批,当堂要求学生订正;三是有“功”(进步)必奖,有过必罚。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学期开始,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始终坚持正面教育,鼓励引导的教育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采用民主科学的方法,尊重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平等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应该循循善诱、热情、耐心地加以纠正。
一定要避免训斥式的甚至棍棒式的不太文明的教育方法。
否则,不但会造成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疏远,甚至冲突,有时还会造成学生的反抗心理。
教师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的“逆反行为”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必然组成部分,应该给予正确指导,而不应该训斥,甚至惩罚。
比如很多的所谓“后进生”,他们的家长往往都是引导不够、大骂有加的,教师对他们训斥、惩罚根本起不了作用,却很有可能又把他们往不好的方向上推了一把。
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深入他们的内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引导教育,才能有所成效吧。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读六年级,胖胖的,也比较内向,学习基础不好,成绩也总是垫底的,同学们老爱拿他开玩笑,搞得原本自卑的他郁郁寡欢,很不开心。
为了鼓励他,我下课了和他一起打篮球,让他帮忙整理实验室,收集实验材料。
在课堂上,在集会上时不时地表扬他。
这个学期以来,明显开朗外向了许多,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育学生应该“温和而不轻浮,严正而不尖锐”,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以爱为核心,以爱为动力学生对教师的爱是十分敏感和重视的。
只要教师一个微笑的表示或赞许的眼神,就会使他们感受到这种爱。
教师应该关心全体学生,做到爱无等差,一视同仁;教师应该以情激情,情理交融,用真挚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不能采用呆板的、面孔冷漠的说教或教训式的方法,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而不能用奚落或施加压力等学生敏感的方法。
如果师生感情好了,教师表扬学生则会被认为是鼓励,教师批评学生则会被认为是爱护,以爱为核心的表扬和批评同样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反之,则会被认为表扬是哄人,批评是惩人。
再比如说,对于“后进生”,教师对他们有了真诚的爱,才会耐心教育而不厌弃他们,才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倾注在他们身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要做到从爱起步,以爱结束。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内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效。
师德教育是校园德育工作的关键,德育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成为师德的践行者,守护儿童那份纯净的心灵净土,护住那一点微弱的光芒,让希望的火种延续下去,让文明的血脉传承下去。
农村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二篇】:教育随笔小故事今年,是我步入教育生涯的第18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摸着石头过河,有过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件件记忆犹新的往事,总在我心里回荡。
下面我就来讲讲我的教育故事。
毕业后,我一直就在镇上的小学教学,当时担任五(1)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这里的学生全是农村的孩子,真实的现状让让我惊讶:孩子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去过市区玩,有些甚至连电脑都没有见过照理农村的孩子更渴望读书,更希望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可是我错了,他们感受不到知识的重要,更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很多人只是希望自己能认识几个字,不是文盲就可以了。
我在学校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无法实施,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时间,我手足无措,仿佛在茫茫的大海上失去了方向。
开学后的第一天,我们班王刚的爸爸就找到我,反复强调他的儿子很调皮,要严加管教,我答应了。
家长临走的时候还再次叮嘱我:姜杰不听话你就给我狠狠的打,我在家,他不听话,我就吊着打,拿皮带抽,打的他遍地求饶。
我望着声色俱厉的家长,我毛骨悚然。
这是教育吗?在外国这是要被控诉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通过电话、家访、约见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共商教育策略。
但让我吃惊的是:他们都要求老师严格管教孩子,不听话就狠狠地打,不用手下留情。
我听见了,但我没有这样做。
然而在家长会上我却被家长责怪,说我没有管好他们的孩子,对孩子太仁慈,太宽容了。
我真的很不解,难道我不打孩子也错了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老师体罚孩子是犯法的吗?他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真的要让他们在皮鞭下屈服吗?在家长面前,我的讲解是那么的软弱无力,我只怪自己经验还不足,没有教育好学生,才让家长着急、埋怨。
教育过程当中有不快也有欣慰。
我班上有一个叫张硕的学生,家庭极其贫困,学习又有困难,纪律还相当差,据同学告诉,他还是他们村里的小霸王。
他有一个好吃懒做、脾气暴躁的爸爸,对生活一蹑不振,稍有不如意就对他大打出手,他妈妈受不了他爸爸的折磨,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因此他恨透了他的爸爸,也埋怨他的妈妈。
得知这一情况,我决定用大家庭的爱来温暖他。
从同学那里了解到他的生日,并买来生日蛋糕,私下里我安排好了同学,专门为他精心组织一个生日party,同学们也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小礼物。
当他听着同学们唱给他的生日祝福歌,收到同学们小礼物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了他眼睛里含着的泪花。
从那以后,他变的不是那么暴躁了,也爱学习了,渐渐地还愿意和我说话了,时不时还能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欢笑的声影,班上也因为少了这个“打架大王”而平静多了。
我很高兴他能有这样的进步,也庆幸自己做了这个举动。
接下来的教育生活中,我不断鼓励自己,不管怎样都要继续努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没有坎坷,哪里的甘甜,只要付出就会有希望。
想想身边的榜样,想想身患癌症,还在支教台上坚持上完最后一课的孟二冬老师、边上课边吃药的乡村教师豆洪波、在地震来临之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守护四个学生生命的谈千秋老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看到了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相比之下我的付出太微不足道了,我要抛开一些不好的情绪,勇敢、平静地去面对我的学生。
我坚信:风雨过后是彩虹,总有一天家长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自己也会为自己骄傲的。
现在的我是幸运的,我有机会在教学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的付出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也会让自己的心灵找到归宿。
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辉煌的业绩,有的只是对教育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求。
农村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三篇】:教育小故事昨天,即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下午,我上完第二节正课。
做操开始了,看着满满一黑板讲解的知识,我想:下一节还得继续战斗呢!得让一个学生把黑板檫了。
叫男生吧,不行,万一在这儿捣乱,反而得不偿失。
于是,我;个子矮的也不行,黑板上面有够不着。
于是我叫了一个个子高高的平时表现还算不错的学生。
可是,第三节课我走进教室,学生们大声嚷嚷着告诉我,老师,后面的黑板报给隋钰欣檫了,我一看,傻了,前后黑板上空空如也。
我问她为什么把黑板报檫了?她说我以为你让我吧两块黑板全檫了。
我说怎么可嫩能呢?我不是让你檫好后赶快下去做操吗?如果是要檫这么多的地方,我还回叫你下去做操吗?再说平时要出黑板报我总要叫上好几个檫,从来也没叫过一个人干呀?我大声责怪着,她解释说,好象以前考试前总要把黑板檫干净了,说着说着,伤心地哭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