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关于在黄梅县人民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报告人:沈慧琴一、背景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呼声中,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各方面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焦点,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不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中医“既病防变”、“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之预防医学不谋而合。

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结合我院我科情况,特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冬病夏治项目,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二、项目名称冬病夏治——三伏贴三、项目承担科室主要负责科室:中医科相关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及骨科等。

四、项目提出依据及过程“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的穴位,以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及体虚感冒、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冬病夏治项目,在北京、上海、广东、贵阳等地区尤为突出,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

该法是结中医学之外治法、子午流注、时间医学、免疫医学一体的综合疗法。

五、项目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1 硬件基础: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拥有一批高中级医疗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医疗救治实力在全县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单独设置的临床科室——中医科及门诊、中药房。

2 软件支撑条件:①医师团队:中医科拥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扎实的中医中药理论、针灸推拿理论及临床经验。

此外我院呼吸、消化及骨科等专业有数名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医师可参与。

②护理团队:我院我科拥有一批技术娴熟的护理人才,此类人才均经过中医中药系统教育的专门护理培训,具有中级护理职称,是开展此项目的护理主力军。

③病例来源:我院中医科及门诊、住院部有相当数量的就诊病人。

3 技术基础:见项目技术关键。

六、项目技术关键1 适应症“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于两类疾病,三伏贴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

三伏贴是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但并不能包治百病,它主要适用于下列疾病:1.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

1.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1.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1.4、“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1.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1.6、小儿病:小儿哮喘,变应性咳嗽,鼻炎。

2 禁忌人群2.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2.3. 瘢痕体质者;2.4. 咳黄浓痰、咯血患者;2.5. 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3 慎用人群3.1. 孕妇;3.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3.4.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3.5.2 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4 操作规范4.1.药物组成(主要针对上述第一类适应症,第二类疾病另附)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生姜等为基本处方。

对于哮喘者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

4.2.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麻黄等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4.3.药物制备因本院制剂室条件有限,拟今年从湖北省中医院引进成品药。

4.4.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4.5.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连续贴敷3天(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3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6.贴敷时间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4.7.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4.8.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背部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百劳、膏肓、大椎、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5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5.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

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5.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6 注意事项6.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6.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6.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6.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6.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6.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7 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七、项目预算1.宣传宣传单200张*0.3元=60.00元;2.中药及加工费:3.治疗费:每伏贴敷1次,每次30元,每年伏天共贴敷3次,一般2~3年为医疗程,即6~9次。

(每人次每疗程30×9=270:00元,每伏3次,每9次1疗程)如预计100人参与,则治疗费:27000:00元,整个疗程治疗优惠20%,每人每疗程为:270:00×20%=216.00元;如不按疗程者,每次30元收费。

则治疗费收入为:27000:00×80%=21600.00元4.每人1疗程的耗材费:(药费1.00+医药耗材1.00)×9=18.00元总消耗:18.00×100人=1800.00元5.其他不可预料的费用:6.远期效益:数万元以上。

八、项目技术经济指标1 毛利润:27000:00元。

①治疗费(每人次每疗程30×9=270:00元,每伏3次,每9次1疗程)如预计100人参与,则治疗费:27000:00元,整个疗程治疗优惠20%,每人每疗程为:270:00×20%=216.00元;如不按疗程者,每次30元收费。

则治疗费收入为:27000:00×80%=21600.00元②每人1疗程的耗材费:(药费1.00+医药耗材1.00)×9=18.00元总消耗:18.00×100人=1800.00元2 静利润:27000:00元—1800.00元==26200.00元.3远期经济效益:可达数万元之多。

九、项目结论与建议以上论证充分证实该项目是可以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副作用少、费用低廉、安全有效、老少咸宜、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等优点。

建议我院开展此项目。

如此次开展项目成功,市场需求潜力大,我们将作为我院我科的专业诊疗项目,每年定期开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

请院长、院办及相关专家讨论、提出宝贵意见。

项目主要负责科室:黄梅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项目报告人:沈慧琴二零一叁年四月一十三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