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知识讲座7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 报告

健康知识讲座7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 报告

7月份健康知识讲座
—-—夏季养生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一、什么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得特色疗法,它就是根据《素问?四季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得目得。

通俗而言,就就是冬天好发得疾病,选择在夏天治疗。

二、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夏天建得阳气旺盛,在盛夏之际,外界就是暑热骄阳,里面就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得膀胱经与关节处,最易被驱赶出来.若就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得大好时机。

倘若不在夏季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得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通过“冬病夏治"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得程度。

三、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肺系统疾病中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变异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者,这些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咳、痰、喘”等症状,故常称之为“咳喘病",这些病大多随季节变化呈现冬种下轻得特点。

此外冬季易发感冒、平时怕风冷属于虚寒体质者,在夏天里应进行预防性治疗也有较好得效果。

四、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抵抗力也最佳,人体许多慢性疾病如常在冬天加重得慢性支气管炎、膝关节炎、慢性结肠炎、腰腿痛等往往在夏季缓解。

1、夏季多湿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经常出现暴雨与暴晒交替,气温越高,空气中水分越多,所以湿热较重,常常让人感到头痛如裹,胸闷、不清爽。

2、脾胃易伤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常常出现贪凉饮食,暴饮暴食等损伤脾胃阳气,一方面饮食不洁损伤脾胃之气;另一方面夏季得湿热邪气也会阻遏胃得运化功能。

湿热困阻脾胃会出现胃部胀闷,口黏舌苔白厚,不欲饮食,便黏不爽等症状。

3、心肝火旺夏季属于五行中得火,通用与五脏得“心”。

心主血脉,所以人体得血液循环加速,热血沸腾,阳气主动,所以夏季人性格往往会变得开朗、热情、好动.但也会出现急躁易怒、失眠早醒.
4、昼长夜短、睡眠不足这就是夏季得特征,而由于天热大脑兴奋,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就是符合自然得养生原则。

夏季睡眠最好等暑热之气消散以后,人得浮躁之气趋于平与之后在睡觉。

时间可以稍微晚一些,但不宜太晚,一般晚上11时为宜。

五、夏季养生宜与忌
1、宜养阳气忌伐阳气夏季炎热得气候有助于促进人体得阳气。

人体内得阳气就如同天上得太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意思就是说常常抵抗力差、体弱多病。

所以夏天宜保持适度得热,适量出汗符合夏季得养生特点.空调不要低于25摄氏度.温度过低一
方面损伤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毛孔闭塞体内得热气出不来会引起周身不适甚至感冒。

2、饮食宜营养丰富忌一味清淡在夏天由于昼长夜短容易出汗得缘故,人体得消耗很大,加上人在夏季人睡眠往往不足就更需要增加营养来支撑。

多吃水果多饮水就是很好得。

3、饮食宜温忌寒凉夏季得冷饮、冰啤酒、凉皮这些寒凉食品易伤及脾胃阳气,很容易导致“胃中虚寒".很多人此时就容易腹泻、拉肚子。

所以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得谚语。

生姜可以升阳助阳,又有温中怯寒得功效,此时吃上几片生姜,既能够顺应夏季阳气得生发,就如一句俗语“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适度午睡忌硬抗夏天天热,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得劳动与工作,体力与精力消耗较大,午饭后有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以补充夜间得睡眠不足.所以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得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反,不午睡得人下午昏昏沉沉,工作、生活极易出错.
5、养心宜畅忌急躁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得情绪,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心静人自凉。

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与生活节奏,适当得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

业余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得事情,或去公园散步,尽可能地让机体与精神获得充分得放松.此时节还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应保持淡薄宁静得心境,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