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五脏论治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

从五脏论治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

从五脏论治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初探【摘要】目的脏腑理论为基础,探讨脏腑与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关系及临床辨治,为临床上更好的从五脏论治眩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脏腑辨治;理论讨论
后循环缺血(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

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症状眩晕占69.5%,被认为是卒中的后备军和高发人群。

根据后循环缺血症状其可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以单发性眩晕为主证而无其它障碍,多以祖国医学的眩晕辨证,其病因复杂,有虚有实,虚实夹杂,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导致眩晕,故以五脏辨治,重视兼症。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以五脏目系,上属于脑”《灵枢.大惑论》。

五脏与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相关性
肝与眩晕。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为刚脏,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

《内经》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河间六书》谓:“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风气甚则头目眩运者,由肝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历代医家辨治眩晕多强调肝,但不独责于肝、又必及肝的独特见解,形成了泻肝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平肝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疏肝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养肝以四物汤加减等辨治经验。

曹晓岚教授主张眩晕
重调畅气机,从肝胆论治,提出五种治法,疏肝郁,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清肝以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活血,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平肝,潜肝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开郁散结以温胆汤加减[1]。

心与眩晕。

心主血脉而藏神,心为君主之官。

《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说明邪在心时,情绪悲伤,时有眩晕甚至昏仆。

心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而致瘀阻脉络,心阳虚不能温运脾阳化气血,导致气血两虚,脑失所养,而致眩晕。

仲崇涛认为眩晕可以从心论治,通过临床试验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低血压性眩晕疗效观察60例,方药以补益心气为主,结果表明,总有效率91.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人参、麦冬增加心搏出量,土鳖虫、丹参改善血循环,而致血管灌注量增加,血压升高[2]。

脾与眩晕。

脾脏喜燥恶湿,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静香楼医案》说:“四肢禀气于脾胃,脾胃虚衰,无气以禀,则为振颤,土虚木必摇,故头晕也”。

饮食不节,或肝郁脾虚,都可导致脾胃异常,以致水谷不化,痰湿内生上犯引起眩晕。

李秀启认为眩晕“当治其虚”醒脾,健脾通过临床试验用醒脾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结果表明,醒脾汤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3]。

李英杰老师认为脾胃虚弱是眩晕发病与演变的关键,主张一健脾,化痰,脾气虚弱,以归脾汤加减;痰浊中阻,以痰浊二陈汤加减。

二脾升胃降,以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

三治土不离调木,以柴
胡疏肝散加减。

补土荣木,以异功散合逍遥散加减[4]。

肺与眩晕。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朝百脉。

全身血液的运行,需心气依赖肺气的推动和调节。

肺气不调,则血液不能达脑而发为眩晕。

历代医家遵循中医的五脏六腑之间的生克乘侮,当清肺肃金以清病之源而制肝之亢,再平肝潜阳以截病之流而抑肝之乘。

用药多取桑叶、兜铃、枇杷叶等来宣发肺气,制约肝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肺是前列腺素(pg)合成、释放和灭活的场所,其中pge能扩张体循环和肺血管,降低动脉血压,pgf则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场所,同时ace还可灭活缓激肽,影响血压升降[5]。

肾与眩晕。

肾主藏精,主纳气,肾为先天之本。

《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景岳全书》云:“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宜治其气;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宜补其精”。

历代医家认为眩晕主要责之于肾,以养肾阴,纳命火,为第一要义,补肾常用何首乌、冬青子、女贞子等清补之品,并且补肾阴与养肝血并举。

刘湘玲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眩晕)与中医肾脏亏虚相关,临床分为四型,肾精不足,以左归丸加减滋养肝肾;水不涵木,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滋肾养肝,平肝;肾气亏虚,以金匮肾气丸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补肾气,化瘀祛痰,肾阳亏虚,以右归丸加减补肾阳,通络养脑[6]。

综上所述,pctiv既有其眩晕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以古代
哲学理论为基础,依据眩晕病机的复杂性,辨证的多元化,形成独特的五脏辨证体系,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探讨引入大样本的有关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研究报道并且结合传统医学的
五脏辨证,将会更好保护好卒中的高发人群,防止他们发展成为真正的卒中或者说至少可以延缓及推迟卒中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金桥.曹晓岚教授从肝胆论治眩晕经验[j].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3-14.
[2] 仲崇涛,闫洪泉,薄庆,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低血压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54-3055.
[3] 李启秀.醒脾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j].中医研究,2010,23(9):37-39.
[4] 田红军,曹清慧,马艳东,等.李英杰老师调理脾胃法治疗眩晕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583-1586.
[5] 胡继红,吴承玉.从肺论治现代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3):4-5.
[6] 刘湘玲.老年高血压病从肾论治[j].新中医,2011,43(2):150-1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