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舟山中学2014-2015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有关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大致为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一部分,北部为半干旱地区 C.北侧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南侧主要为种植业 D.为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 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A. 面积 B. 人口 C. 城市化水平 D. 经济总量 5. 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A. 水流平缓河道曲 B. 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 峡谷幽深猿声啼 6. 与图中其他省市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A. 柑橘 B. 稻米 C. 天然橡胶 D. 棉花 读右图,回答7~9题。 7.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8.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9.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坝子农业——水稻 D.山地畜牧业——滩羊 右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2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C.②线北段基本与400 mm年等降水线重合 D.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右图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甲)、径流量(乙)、输沙量(丙)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河流可能是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塔里木河 13.图中甲乙两曲线在3-5月相差最明显,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①蒸发量较大 ②灌溉用水量大 ③生活用水量大 ④工业用水量大 ⑤水库蓄洪 A.①②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⑤ 右图所示国家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据考察发现。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读图完成14-15题。 14.导致M地该季度茶叶质量最好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土壤 D.气候 15.推测下列四地中,七月份降水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16-17题。
16.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8ºN M 乙
丁
等高线 河 流
6ºN 80ºE
甲 丙 - 3 -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18-19题。
18、有关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 A.甲—冻融作用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水蚀作用 B.甲—过度放牧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冻融作用 C.甲—冻融作用 乙—水蚀作用 丙—盐碱化 丁—过度樵采 D.甲—风蚀作用 乙—盐碱化 丙—过度垦殖 丁—水蚀作用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降水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21.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4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某种能源发电站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发电站所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A.核能 B.水能 C.风能 D.煤炭 23.利用这种能源发电的主要缺点是 A.不可再生 B.发电量不稳定 C.燃料运输量大 D.产生有害物质多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C.大兴安岭 D.雪峰山 25.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农业资源。读下面材料,回答26~27题。 材料一 “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 足 程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1500 1000 500 0 1000 1250 1500 1750
年降水量(mm)
海拔高度(
米) - 5 -
度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 源 利 用 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O 20.O 29.O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26.“某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B和C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A 27.如果“某地区”在我国,则该地可能位于的地区及其相应的地理描述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人少地多 B.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C.太湖流域—山清水秀 D.河西走廊—瓜果飘香 28.图 2 为图 1 中某河支流水文站 2014年 3 月测得的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导致两日流量日较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这两日该支流流域内
A.连绵阴雨 B.持续升温 C.阴天转晴 D.大风降温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①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3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 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地形起伏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口比例(%)
100 80 60 40 20 0
98% 85% 地形起伏度
29 30 32 33 34 36 37 39 41 42 44 46 0 1 2 3
4
5 6 7 8
纬度(°) ① ② ③ - 6 -
二、综合题(50分) 31.读我国三个地区略图(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丙图所示为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 (2)甲图中A地资源运往丙地最经济的运输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__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为减轻丙地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国家采取了资源调配方案,在丙地消费的各种能源中,比重可能将会因此而增加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2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10分)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