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七)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是钱文忠教授对我国古代某一历史的评价,钱教授评价的这一历史可以从下列哪部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 D )A.《汉书·张骞传》 B.《徐霞客游记》C.《马可·波罗行纪》 D.《西游记》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哪些历史或多或少受到了“四大发明”的影响( B )①新航路开辟②欧洲中世纪战争③古希腊民主制度④文艺复兴⑤南方古猿从非洲走向世界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3.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下表中殉国的爱国将领扬名于( B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4.右图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的“东北解放纪念碑”,碑文记载的东北解放业绩中肯定少不了( C ) A.孟良崮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5.1971年,一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这一年之所以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 A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B.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C.中共十三大报告D.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7.2016年是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年,现任总统奥巴马任期到年底届满,新一届总统将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产生。
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方式之一,这一制度的早期典范是( C ) A.古代日本 B.古代罗马C.古代雅典 D.古代阿拉伯8.19世纪中期,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A )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奴无偿获得土地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9.1863年10月,美国联邦军共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战斗力量。
这是因为联邦政府颁布了( D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0.下列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B )A.梵高——《向日葵》 B. 德莱塞——《战争与和平》C.达·芬奇——《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1.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
然而还有许多政治力量与美国抗衡,世界并不完全由美国主宰。
这说明了当今世界的( C )A. 美苏大国两极争霸格局B. 经济一体化特征C. 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D. 超级大国霸权现状二、材料解析题(12题10分,13题8分,共18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里,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讴歌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心性义理的士人。
材料二薛健在《浅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中指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1)材料一中西方“自然力的征服”始于哪一标志性发明?与西方相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会“景物依旧”?(3分)答: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中国“景物依旧”的原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远离资本主义世界潮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和政策导向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以农业立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大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科举制度又以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为主要应试内容,在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影响下,封建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重视人文科学、轻视自然科学,一直到明清时期,我国缺少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的技术发明。
(2)阅读材料二,举两例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加祸”于人类的科技发明。
(3分)答:举例: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给人类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为生活带来了舒适,但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但被用于战争后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原子能、核燃料的发现和利用,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用于扩军备战,导致了军备竞赛升级和核战争的风险。
(3)结合材料二,决定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还是“加祸”人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趋科技之利避科技之害?(4分)答:关键因素:人的因素,是人类怎么利用科技的问题,是人类把科技发明用在正道还是用于邪恶。
趋利避害:倡导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新技术,逐步淘汰高污染能源、落后技术和产能;建立国际性的科技发明应用监督、监控机制,防止科技发明的滥用、恶用、误用;协作应对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积极主动结交亚非拉朋友,努力发展双边、多边外交。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进入新世纪21世纪后,为了适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蓬勃兴起的世界形势,中国积极发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外交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赢得了平等、对等的国际外交地位。
(注:“双边外交”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与合作,“多边外交”是三个及以上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合作)(1)指出材料一中费正清对鸦片战争看法的偏颇之处。
(3分)答: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
他只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把战争爆发的原因单单归罪于清政府。
他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更没有指出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利益。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双边、多边外交成就;各举一例在21世纪积极参与的国际组织和主导构建的多边外交框架。
(3分)答: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双边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取得多边外交成就:中国加入联合国。
21世纪积极参与的国际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积极参与东盟、南南合作等区域事务等。
21世纪积极主导构建的多边外交框架:主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主导发起“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战略框架。
(3)结合两则材料,联系中国近现代外交状况,谈谈你对赢得平等、对等国际外交地位的看法。
(2分)答:“弱国无外交”,要想赢得平等、对等的国际外交地位,首先必须增强国力,建设富强国家,为平等外交奠定基础;其次要增强军力、构建立体的军事防御体系,为平等外交做好保障;再次要主动出击,广泛结交朋友,发展友好关系,积极交流合作,扩展平等外交圈层。
三、综合问答题(14题10分,15题10分,共20分)14.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促动着历史发展,看图回答问题。
(10分)(1)图1的商鞅提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的改革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答:经过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图2的亚历山大二世主导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答: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解放后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获得解放后的农奴仍归所居住地的“村社管理”。
(3)图3中明治天皇的改革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答: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军事实力快速增强,成为亚洲新秀。
(4)指出图4中的康有为倡导发起的改革及其结果。
(2分)答: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5)图5的罗斯福实施的新政“新”在何处?(2分)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15.中美日三国关系是世界历史避不开的话题,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在古代史上,中日两国有摩擦碰撞,也有友好交流。
特别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盛况空前。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有哪些具体表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4分)答:表现:日本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制度、文化;鉴真渡东海,到日本弘扬佛法;日本以唐为师,仿效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
影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封建化);日本仿唐制实行大化改新,使(2)近代中日、美日之间都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中日、美日之间的激烈冲撞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题中的“近代”指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4分)答:中日冲撞: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国家主权受损;20世纪30年代,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通过八年抗战打败日本,洗雪百年国耻。
美日冲撞: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后来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打击、原子弹的袭击以及中国军民的反击下,日本宣布投降。
(若回答“19世纪中期,美国舰队入侵日本,叩开了日本的大门”也可)(3)现代史上的中美、中日、美日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美国帮助日本战后重建、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缓和时期,也有美国战后敌视中国、美日建立军事同盟在南海和东海干涉中国领海主权的剑拔弩张。
综合以上历史与现实,谈谈中美日三国关系演变带给你的启示。
(2分)答:启示:交流和碰撞是世界历史演进、国际关系演变的两种基本方式;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国与国关系的走向(或国与国之间没有恒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富国强兵,时刻警惕近邻日本联合美国发动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