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饮酒》练习与答案

24《饮酒》练习与答案

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0.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1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答案
1、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心远地自偏
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7、B 8、B 9.A 10、 C 1 1、B 12.C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3分)
答: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4分)
答:
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1:“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例2:“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