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特色及当代价值
[摘要]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鲜明特色。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知行观,以及哲学理念对于人格塑造的现代意义为例,窥视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诸多特点,以期展示中国哲学的本土特色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哲学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
鲜明特色。
无论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知行观,还是哲学观念对人格塑造及培养的现代意义等,都无不投射出中国哲学思想的本土特色。
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思想,必将对当代哲学研究及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一在众多的哲学范畴中,“矛盾”可谓基本范畴之一,而我国传统
哲学早已对此有过详尽的研究。
西周时期的《易经》就有了“柔刚相克,变在其中”的辩证思想,并运用这种朴素而丰富的辩证观,对阴阳两种势力在万物生长中的作用给予了明晰阐释。
其后的哲学思想家又提出了“万物有两,相辅相成”、“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思想,进一步总结了矛盾的性质,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把握。
“万物生两有,相反相成”的矛盾观,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墨就提出了“万物两有”的思想。
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人有左手右手一样,矛盾的双方也各有辅主,就像君王与臣子一样,同时矛盾双方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中国有句古语:“社稷无偿,君臣无常位,自古然也。
”春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