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C“迁”表示官员的调动,可升可降,左迁是贬官, 升官极少用“右迁”
课堂训练5:
(2016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 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B.陛下指宫殿中立在台阶下的护卫,因群臣不可直 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 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D.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 婉辞。
4、敬称。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 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 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 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 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 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 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 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 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 “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 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 D,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 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
2、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 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入”是指 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 C、“调”指调动、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 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 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调”指变换官职,“转”指调动官职,“补”指 补充空缺官职。
如何简便的区别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呢? 一般说来,唐以前多称谥号,如周文王、汉 武帝、隋炀帝。唐、五代、宋、元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清两代。由于 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代 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雍正、乾隆。
2、百姓的称谓。 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 苍生、黎元(又称为“黎玄”) 、氓等。
B,“出”指离开京城外调。“入”是指地方 官调入京官。
3、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辞”:告别。 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 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 职退休。 C、范晔《后汉书.张衡 传》中“视事三年,上 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 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D、《后汉书.刘宠传》中 “自明府下车以来, 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 C,“视事”指指官吏到职办公。
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 。 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课堂训练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 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 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 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 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 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 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 的意思是每天。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
3、年龄的称谓: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的少女。 及笄指女子15岁 破瓜、二八指女子16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花甲(耳顺)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鲐(tái )背 指九十岁。 期颐、人瑞指一百岁。
古代称谓 1、庙号与年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
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 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宗”。“祖”、“宗”的这种用 法,大体在唐朝定型。
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
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 元。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 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
古代官职
辞去官职
• 乞骸骨、自乞、归故里、封印、挂印 • 退、告退、致仕、辞、称病等。 • 乞骸骨:大臣年老请求辞职。如: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 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如:退而致仕。 解甲:解下铠甲战衣,谓武将辞职。 • 如:于是解甲归宗,释兵返族。 解组:(组:穿甲的绳子,指绶带。)解下印 绶,辞去官职,是指武装去职。 • 如:还当以道推,解组守蒿蓬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 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 合预测人的运命。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 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D.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 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 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答案:D“旦日”有“初一”、但没有“正月初 一”的意思。
2、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 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 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BB 、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 、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不是春节。且 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 春节为喜庆节日,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 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 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 至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等。 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 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 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 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 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 系
天 色 纪 时 地 支 纪 时 现 代 纪 时 夜 半 鸡 鸣 平 旦 日 出 食 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3 -1 点
13 点
35 点
57 点
79 点
911 点
11 13 点
13 15 点
15 17 点
天文历法
1、“二十八宿”,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 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古人还将地上 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 野”。 2、六十甲子: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 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 一个周期。 3、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 月)来制订的历法。
4、纪月法: ①【序数纪月法】 ②【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 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建子月”指农历十一月。 ③【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 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 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 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5、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 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古代科举制度 明清科举考试简表
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 拨官吏制度。 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 是察举制。 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 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 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 D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解元、会元、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 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古代文 化常识
古 代 官 职
古 代 官 职 迁 谪
科 举 制 度
古 代 称 谓
天 文 历 法
古 代 地 理
古 代 礼 仪
饮 食 器 用
音 乐 文 娱
传 统 节 日 及 民 俗
文 史 典 籍
古代官职迁谪
1、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 征、荐等。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 授、赏、封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 黜、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 陟、加等。 C选项的“擢”表示提升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