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学第十五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教案
内科学第十五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教案
4、液体管理
5、加强营养支持
6、其他治疗。
八、预后
【小结】
【思考题】ALI/ARDS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要点。
选用教材
《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4年
参考教材
1、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邝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理论教学用)
2、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了解机械通气的方法和适应证。
重点难点
重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难点: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显示大量图片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讲授,介绍一些新进展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辅以启发性提问。
1、本章为临床常见病,讲授时可结合临床经验举例讲解,用病例启发学生,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理论教学用)
单位
xx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
内科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
授课章节
第十五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
授课地点
第2教室
教学目的
1、熟悉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病因、分类。发病机理,特别是血气分析分类标准。
4、低氧血症,轻度PaO2/FiO2≤300;中度PaO2/FiO2≤200;中度PaO2/FiO2≤100。
七、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纠正缺氧: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快提高Pa02,纠正缺氧。可给高浓度吸氧,使Pa02≥60mmHg或Sa02≥90%。
3、机械通气
(1)呼气末正压 (PEEP)
(2)小潮气量通气和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2、相关名词概念,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3、各种类型考试经常遇到的知识点应注意联系并讲解。
教学仪器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授课提纲
1、定义(2分钟)
2、病因(5分钟)
3、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20分钟):
4、病理改变(5分钟)
5、临床表现(10分钟)
6、诊断与鉴别诊断(15分钟)
7、治疗(25分钟)
8、预后(3分钟)
9、小结(5分钟)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
一、定义:
ARDS是指由各种肺内、肺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二、病因
1、肺内因素:①化学性因素,如吸入毒气等;②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等;③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
2、肺外因素:是指致病因素通过神经体液因素间接引起肺损伤,包括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等。
三、发病机理、病理生理:
多数学者认为ARDS是由多种炎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共同参与引起的广泛性肺毛细血管急性炎症性损伤过程。
高通透性肺水肿、婴儿肺
肺水肿和肺不张在肺内“不均一性”分布
四、病理改变
五、临床表现
1、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频率加快,以后出现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症。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少许湿罗音;后期多有水泡音,亦可出现管状呼吸音。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ARDS柏林定义,满足如下四条方可诊断标准如下:
1、有ALI/ARDS的高危因素,一周内出现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2、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浸润阴影,不能用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节解释。
3、呼吸衰竭不能用心力衰竭和液体过负荷过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