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1、戏剧:从Theater的角度而言,要求有舞台、演员、观众这三个基本要素,当然还有演出的内容——故事;从Drama的角度而言,戏剧是行动(Act)的艺术,男演员(Actor)和女演员(Actress)向观众们展现行动的冲突、对抗和贯彻;从Play的角度而言,叫做“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是游戏和寄情寄梦的方式。
2、荒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
“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
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3、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4、易卜生:挪威剧作家,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道路可分成三个阶段: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培尔·金特》、《野鸭》等。
5.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
其代表剧作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马克白斯》。
6.程式化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其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上马、登舟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
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
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
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7.《野人》《野人》是高行健80年代戏剧探索的代表作,发表于1986年,被作者称为“多声部史诗剧”。
全剧三章,时间上下几千年,戏中有四条平行的线:生态问题,寻找野人,现代人的悲剧,《黑暗传》的发现,这些含有同内容的线索交织一起,构成一种复调。
作者从人类文明完美和谐发展的理想出发揭示了人类发展中的种种偏至的文化现象,显示了作者全面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宏大意图,和清醒的文化意识。
《野人》突出地体现了作家对叙述方式的探索。
由跳跃很大的三十多段戏构成,作家突破中传统话剧写实时空的艺术规范,自由地调度戏剧场面。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了朗诵,舞蹈,哑剧,傀儡,面具,歌队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作为角色运用,大大丰富了话剧的表演手段,多种艺术媒体的综合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格。
8.表现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是欧美现代派戏剧主要流派之一。
表现主义剧作家受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认为艺术美不应该与外界现实保持一致,而应该与艺术家的内心一致。
这样一来,表现主义戏剧作品中的世界就不再是一个客观的世界,而是一个扭曲变形了的主观世界,是剧作家意识流动的产物,因此,表现主义戏剧也被称为“主观的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绝不逊色于现实主义戏剧,社会的虚伪与人的沉沦,特别是人性的扭曲等生存现状都是表现主义热衷的题材。
代表作品: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奥尼尔的《琼斯皇》等。
9.《茶馆》:三幕话剧《茶馆》由老舍创作,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不仅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而且是属于建国三十年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优秀剧作之列的。
《茶馆》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描写了从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五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生活的画面十分广阔和丰富。
它不是正面反映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运动,而是通过社会一角的演变,自然地透露出整个社会变动的信息。
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当时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10.布莱希特戏剧: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并形成了自己的演剧体系,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
布莱希特在戏剧上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叙事剧”理论。
他的戏剧美学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基本出发点是:戏剧必须起教育作用,不但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
其艺术方法的核心是“间离效果”(一译“陌生化效果”)。
布莱希特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他的角色的表演者,又是它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旁观者”,用探讨、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
他要求导演让演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同样,他也让观众在思考上及美学欣赏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达到更高的美感教育作用。
11. 戏剧从Theater的角度而言,要求有舞台、演员、观众这三个基本要素,当然还有演出的内容——故事;从Drama的角度而言,戏剧是行动(Act)的艺术,男演员(Actor)和女演员(Actress)向观众们展现行动的冲突、对抗和贯彻;从Play的角度而言,叫做“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是游戏和寄情寄梦的方式。
12 曹禺:中国现代剧作家,其创作代表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古希腊悲剧的起源起源于酒神祭奠。
古希腊的戏剧是在酒神祭典中发展起来的。
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就是“山羊之歌”。
喜剧也由歌舞和滑稽戏中脱胎而出,“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狂欢之歌”。
2、《雷雨》《雷雨》是曹禺代表作,也是我国三十年代以后话剧舞台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剧作。
最初发表在一九三四年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一卷三期上,是曹禺第一部成功的作品。
由于它的坚实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表现技巧,从一问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剧本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全部罪恶历史;剧作对封建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精致的描绘;透过这个家庭,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黑暗,和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以及人心和人心的复杂,以及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3、简述《茶馆》思想内容。
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一九五七年,这是老舍剧作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得最充分的一出戏。
此剧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三年两次演出,得到了好评,震动了国内外剧坛;《茶馆》不仅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而且是属于建国三十年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优秀剧作之列的。
《茶馆》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描写了从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五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生活的画面十分广阔和丰富。
它不是正面反映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运动,而是通过社会一角的演变,自然地透露出整个社会变动的信息。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那些他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也没有把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搬上舞台,而是集中笔墨着力刻画了一大批“小人物”——从茶馆的掌柜到形形色色的茶客和其他各种“光顾”茶馆的人。
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
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当时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4 写出三位古希腊戏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5戏曲艺术特征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也是梅兰芳体系的核心。
这些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演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6、易卜生在中国传播和影响1、《玩偶之家》在我国妇女解放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鲁迅和郭沫若都为易卜生的娜拉也为中国的娜拉指出了行动的方向,即“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在社会的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
从1907年鲁迅在《河南》月刊上连续发表评介易卜生的文章后,中国报刊上陆续出现了易卜生作品的译述和评著。
2、1914年春柳社翻译并上演了《娜拉》。
“五四”时期,我国各城市先后上演了《娜拉》等社会问题剧。
1935年,上海左翼剧联组织的业余实验剧团也演出了《娜拉》。
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将潘家询译的易卜生剧作重印发行。
3、1918年6月,《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号”,发表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罗家伦和胡适合译的《娜拉》及其他译文。
总之,易卜生作品在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是同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特别是妇女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7.简析《榆树下的欲望》剧如其名,以人的欲望为关注焦点,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展现了欲望控制下人的行为。
其实,他们就是欲望的化身,演绎着欲望与欲望之间的冲突酿成的人间悲剧。
以农庄为代表的物质利益就是人心深处激荡着的欲望的具体化,它操纵着人的所作所为,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亲与仇、恩与怨,爱与恨。
它具体体现的象征就是农庄两株“高大的榆树”——“它黑压压地笼罩着,把房子压得透不过气,就像个疲惫不堪的妇女把松垂的乳房、双手和头发倚靠在房顶上”。
奥尼尔在这部戏里以各种手段来描摹“欲望”——用舞台提示、用人物对话、用人物的行为等等。
作为艺术家,奥尼尔还对人的欲望做了惊心动魄的表现。
如,卡博在讲发家史,埃本隔墙注视,阿比炽热的眼光仿佛能看见埃本的行为和目光……再如阿比为了爱欲用枕头把自己的孩子闷死。
8.高行健戏剧创作。
高行健是80年代中国戏剧探索剧的代表作家,其探索三部曲:《绝对信号》、《车站》和《野人》代表了他戏剧探索的成就。
《绝对信号》是80年代中国当代小剧场演出的第一部剧作;《车站》用荒诞手法影射了中国十年浩劫;而《野人》代表了他探索剧的最高成就。
《野人》发表于1986年,被作者称为“多声部史诗剧”。
全剧三章,时间上下几千年,戏中有四条平行的线:生态问题,寻找野人,现代人的悲剧,《黑暗传》的发现,这些含有同内容的线索交织一起,构成一种复调。
作者从人类文明完美和谐发展的理想出发揭示了人类发展中的种种偏至的文化现象,显示了作者全面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宏大意图,和清醒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