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3现代中国的科技及19世纪(必修3)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3现代中国的科技及19世纪(必修3)


备考 (2)借助社会学的资料和民俗学的资料,往往能弥补缺乏 分析 文字记载与描述的不足。
(3)在审查史料时,应注意史料作者所述史实所持有的立 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要轻信,也不可轻率否定, 要从不同倾向的史料中,找出真实可信的内容。
【方法总结】 解答注意事项
1.明确试题考查方向和能力。据题目题干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
趋尖锐,现实主义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印象画派形成。
3.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
的紧张感,现代主义兴起,流露出艺术家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特别是在核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和农 业领域取得瞩目成就。
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典例】(2011·安徽文综·T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 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
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对史学思 想还是史观、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
2.解答此类试题要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
(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科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 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 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
历史的不一定全是历史学家,观点的不同也不仅仅是因为主观因
素的影响,B项不全面,错误。C项,据题干材料信息,随着人类 知识的增加和不同的史观,对历史事件认识是不一样的,符合题 意,正确。D项对历史事实的解读并非全是历史真实,不符合题 干材料,错误。
答案:C
【阅卷手札】 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有两点:一是对所给材料信息解读 失分 不准确;二是没有正确的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解读题干材料 警示 和各备选项。 (1)明确实物资料与文字资料的含义。文字资料包括文献、 档案、文学作品、甲骨文、墓志等;实物资料包括化石、 遗址、出土文物、墓葬等。实物资料是文字出现以前重现 历史的重要依据。
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
变动。”这是因为( )
பைடு நூலகம்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精讲精析】A项,历史学是社会人文科学,历史事实总是客观 存在的,是可以确定的,错误。B项,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解喻
第二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及19世纪 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本单元时间断限上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下至21世纪初,
囊括了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演变。 1.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 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兴起。
2.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日
(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 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 ②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③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④时代的局限性等。
(3)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
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 历史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