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史论要旨】随着军机处的设臵,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 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 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
4.选官制度
察举制 (1)汉代:推行__________,令天下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成
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 (2)魏晋:采用______________,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世家大族 朝廷要职多由____________担任。 (3)隋唐。
①内容: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进士科 设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 特权垄断 ②影响:打破___________,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 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成,并趋于成熟。
【拓展延伸】材料“国家本臵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 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解读:(1)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即负责政令的草拟和颁发皇帝的
诏令)属决策机构;(2)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即负责审核政令,有驳
回的权力),属审核机关;(3)尚书省属执行机构,中书、门下通 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
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
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 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提示:(1)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废除行中书省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拓展延伸】分析以下表格,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不是相当于宰相 职位?
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宰相制度赋予 总领行政,参与 决策,有属官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制约皇权
宰相制度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__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
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 (2)过程。
殿阁大学士 ①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很少能参决政事。 文渊阁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__________,参与决策,
“内阁”出现。 票拟权 ③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____________。 六部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_______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 内侍机构 问的____________。
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南书房 (2)康熙时期:设________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西北军务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__________,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跪受笔录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____________,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君主专制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___________,中央 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
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
提高。
(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 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无属官 直接由皇帝意 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无制约
任免 对皇权影响
不同。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 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 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 一落千丈。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
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 (1)内容:地方设__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拥有
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 省制 国_______的开端。 【误区警示】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 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因此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 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 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 政要务。
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 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材料一信息:废丞相,更加符合皇帝集权需要。各个部门分别管 理事务,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权力只能集中于皇 帝一人之手。)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试做: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主要围绕“列 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一课程标准命题。
【思维路径】 审 题 (1)时间信息:唐代 题 干 (2)图片信息: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士族子弟占绝对优势 A项 科举制是为打破士族地主对政权的垄断而确立的 排 排 除
【史论要旨】从汉到唐我国选官制度在主要标准方面由家世、 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于公开、公正。选 拔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 学。
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度集中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__________。 中书省和丞相 六部 (2)措施:裁撤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3)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微观层面深化认识某一时期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也要从宏观层面概括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演变的趋势及其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2】(2011·江苏单科·T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
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郡县、封国 (1)汉初:_____________并存,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
(2)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令 “____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三省 逐步形成_______体制。 (2)隋唐时期。 决策、审议 ①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____________和执 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误区警示】宰相制下,宰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 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 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 设臵的授权。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清朝初年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与九品中 排 B项 正制完全不符 除 查
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
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年11考
高考指数:★★★★★
【例1】(2010·江苏单科·T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 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
期是(
A.秦朝
)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试做:_______
(2)弊: 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
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作 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 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从汉至元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提示:(1)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 权力不断加强。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试大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 点 搜 索 ①郡国并行制②选官制度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度
①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特点
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郡国并行制
【命题思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列 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一课标要求命题。
【思维路径】 (1)有叛国而无叛郡→郡国并行 审 题干 题 (2)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秦朝之后 A项 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排 除 正 确 排 除 排 除
排 查 B项 分 析 C项
2. 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 (材料二信息:魏源认为,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 与否,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比较公平的。)
提示:(1)利: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大
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