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PPT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PPT


红、绿、圆 酸、甜 光滑、质地中等
苹果
一类事物本质特征
苹果
生吃
可口的
形状各异的
香瓜
水果
柠檬
颜色不同
质地不同
杨桃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过滤式分析:通过尝试对问题情景作初级分析
*萍果:香、甜、爽、脆、生吃
*梨子:香、甜、爽、脆、生吃
*香蕉:香、甜、软、滑、生吃
*桔子:酸、甜、软、水多、生吃
3、遗忘
●概念:对识记过的事或场景不能回忆
●遗忘曲线(遗忘基本规律)
记忆量%
100
80
60
44.2%
40
37.7%
20%
20
1 24 48
72 144 (小时)
特点:
在24小时内遗忘速度较快、内容多;以后遗忘 速度减慢,72小时后有20%内容被保留 提示:复习所学内容的时间应该在上一次学习
后的48-72小时
四、挫折: ●概念: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
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 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常见原因: 1、外在因素: ※自然因素:指个体无法克服和避免的自然条件
引起的 挫折 ※社会因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
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 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
2、内在因素:个体主观上的原因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信念、来自个性个性的个人类型特点:性格、气质、能力 二、需要 概念: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分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示意图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与被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存需要(生理需要)
三、动机
概念:
引起人们去从事某各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 需要的愿望或意念
例:认真学习、考试
一、有关概念 1、情绪-与生理性需要密切联系的部份 2、情感-与社会性需要密切联系的部份 ☉感情-情感体验于内:爱、憎、亲 ☉表情-情感表露于外:喜、怒、哀、乐 例: ﹡“饿得心慌”--情绪
﹡“同情心”--情感
3、心境- 一段时间内的情感状态(微弱、持久) 例:“心情不好”
4、激情-外界强烈刺激下突然爆发的、持续 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早日获得证书
活动
动机
动机冲突: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动机。当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 满足时,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如果犹豫 不决,就可能贻误时机,造成挫折。
动机冲突的类型 ●双趋式:两种目标都想达到,但现实中只能
达到一种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五、防卫 (一)心理防卫机制概念: 个体遭受挫折后,除了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应付外, 还会无意识地采取一些应付的办法,以缓解由挫折引起 的紧张焦虑情绪,以达到心理平衡。
(二)常见心理防卫机制: ●压抑: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常把那些痛苦的思想、欲
望或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表现出正常的情绪状态 和行为反应。
其它影响因素
☉记忆材料性质 ☉一次记忆内容的多少 ☉一次记忆内容的种类 ☉记忆状态、注意力、情绪
(二)注意 1、概念
心理活动对外界某事物或对自身的指向和集中
2、分类: ●被动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无任何意志活动的参与 ●主动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
3、特性: ●注意的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事物的数量 例:﹡“一目十行”、 ﹡ 篮球运动员在场上既能注意到自己队员 的位置,又能注意到对方队员的位置 ●注意的稳定性和紧张性 稳定性: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某事物或从事 某项活动的特征 例:“聚精会神”
压抑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被压抑的痛苦不会 自然而然消失,常常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长期的 压抑会导致种种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
●否认:当遇到心理压力事件或心理压力情景 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否认” 应付
方 式,借此来降低自己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力, 或者至少是为了最终不得不接受事实而争取 一些心理准备的时间。
●升华:个体受挫之后,将敌对、愤怒、绝望、自责等消 极情绪,都有作一种积极的处理,转化为一种高尚的表 达。“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动力”。
升华既转移了原有情绪情感,达到了心理平衡;又创
造了积极的价值。
●幻想: ●自嘲::“虎落平阳被犬欺” ●精神补偿:孔乙已:“儿子打老子” ●幽默:指通过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尴尬
识记-识别和记住往事的过程 过程 保存-信息储存、巩固的过程
再认识-再认:过去的事物出现时能确认 回忆:过去的事物没有出现仍能呈现
例:再认:老同学见面,一眼就能叫出名字 回忆:一个熟悉的同学,没有见到,但当别人提起 名字时能说出其主要特征
记忆的分类 ●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在数秒钟内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数秒钟至1分钟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数分钟、数小时、更长
●视觉:红、绿、圆 ●味觉:酸、甜 ●触觉:光滑、质地中等 ●嗅觉:清香
苹果
知觉的特点: (一)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图1、2)
●运动 ●刺激物各部份组合 (二)理解性:(图3) (三)整体性: (四)恒常性:
第二节 思 维 (一)思维的概念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个体生理原因:个体本身因生理素质、体力、外 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 的限制,导致活动的失败或无法 实现目标
※个体心理原因:指个体因智力、能力、需要、动机、气 质、性格等心理因素的不足或冲突,
导 致活动失败或目标无法实现
●影响对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紧张性:指注意集中的程度 例:“废寝忘食”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以上的活动时,将注意
分别指向不同的对象 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注意行人和信号灯
转移:个体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
例:学生上完数学课后接着上体育课
第四节 情 感 过 程
的局面或者间接表达潜意识欲望。
正确应对挫折 (1)改变情绪或环境 (2)适度的压抑 (3)正确对待挫折 (4)面对现实修正目标 (5)精神渲泄和放松
六、个性的个人类型特点 1、性格 2、能力 3、气质
●综合的有方向的分析:通过对问题条件和要求
的相互联合的分析
萍果、梨子、香蕉、桔子等都是生吃的,美味可
口的
统称为水果
2、比较、抽象和概括 把不同的对象的个别部分、个别特性区分出来
*相同:萍果 梨子 香蕉 桔子
美味可口、生吃
*不同:外观形状、口感、味觉、颜色、各有特点
3、形成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现象
心理 过程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感觉、知觉 思维 注意、记忆
个性倾向性
个性
心境的倾向性
个性的个人类型特点
心理现象与各方面的关系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1、感觉:
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红、绿、圆 ●味觉:酸、甜 ●触觉:光滑、质地中等 ●嗅觉:香
2、知觉 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投射:是把自己遭受心理挫折的原因完全归 属 于他人或周围的事物,认为是别人给其 造成了 困难和障碍,以此来减轻自身的焦 虑不安。
●退回:无意识地采用幼稚的行为模式来逃避 可能导致焦虑的现实事件
●替代:当受到指责和批评时,把委屈或怨气转移到其他 人或物上发泄,这是一种“代替满足”的心理本性。
●文饰作用:给自己的失败或挫折一种“合理化”的解释, 又称“合理化”。虽然这些理由是不全面、不客观、不 正确甚至是不合逻辑的,但当事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 自己,以减少挫折感。“甜柠檬和酸葡萄效应”
例:克服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
二、意志的特点: ▲指向性和目的性:一定目标、具备一定动机和
目的 ▲自觉性:对行为目标和意义有充分认识 ▲果断性:迅速辨明情况、正确作出相应决定 ▲坚韧性:在行动受阻时能克服困难排除干扰 ▲理智性: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六节 个 性 一、个性的概念
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各方面的总和,尤其是情 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及其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它代表着
事物,它是用词来标志的。
●萍果
●梨子
包括各种不同品种
水果
●香蕉
颜色、口感
●桔子
4、判断和推理
判断-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的 思维形式。
看到 萍果 肯定它是生吃的、而且是好吃的
看到 白菜 否定了它:不是水果
第三节 记忆和注意 (一)记忆
概念: 是人脑对个体在过去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例:“暴怒” “狂喜” “绝望”
特点: ☉短暂、强烈而突然 ☉由个体生活中重大事件引起 ☉出乎个体的预料 ☉往往违背个体本来的意愿 ☉超出个体意志控制的范围 个体在激情状态时表现: ★理解力、自制力显著降低 ★难以自我控制 ★说错话、说粗话 ★有冲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激动性 冲动性
第五节 意 志 过 程 一、有关概念 为达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自觉的行动为意志活动
●双避式:两个事物同时对个体形成威胁,个 体产生对两个事物都想逃避,但 又只能 避开一种
﹡ “前遇悬崖,后有追兵”、“前怕狼后怕虎”
●趋避式:指某一事物对个体的需要具有利与 弊的双重意义时,人会产生两种截 然相反的动机
﹡ “想吃鱼又怕腥”、 ﹡ “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双重趋避式:双趋式和双避式的复合型 ﹡求职时,甲职位工资高但单位远且专业不 对口,乙职位专业对口但工资不高,难以 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