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
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
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A.伏羲——制造船只B.仓颉——创造文字C.嫘祖——养蚕缫丝D.伶伦——制作音律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7.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8.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 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9.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B.确立县制C.奖励军功D.严明法度10.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的秦国B.春秋时期的楚国C.战国时期的秦国D.战国时期的楚国11.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D.法治1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 ) A.太尉B.丞相C.郡守D.御史大夫13.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楷书14.“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班超经营西域15.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郑和下西洋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张骞通西域16.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B.《缀术》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17.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8.一位学者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交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19.“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为‘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交融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锺繇B.王羲之C.胡昭D.颜真卿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材料三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材料四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
汉武帝时,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4分)(3)根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概括秦朝政治建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6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7分)22.(18分)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伯(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1)材料一中管仲为相进行的改革有什么影响?(4分)(2)材料二中“商君”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此次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6分)(3)请你为材料三所示路线拟一个合适的名称。
这条路线的开通谁的功劳最大?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在今天交通四通八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条路还有价值吗?请说出理由。
(8分)23.(23分)读图,回答问题。
(1)图(a)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2)图(b)中人物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6分)(3)图(c)中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5分)(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6分)详解详析1.C[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遗址,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其遗存。
故选择C项。
2.A[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属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排除④,故选择A项。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北京人、山顶洞人处于原始采集阶段,首先排除A、B两项。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故本题选择D项。
4.A[解析]相传,黄帝制造船只,故A项搭配错误。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辨析能力。
禅让制是传说中尧、舜、禹时代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制度;郡县制在秦朝开始推行;世袭制形成于夏朝初期。
6.A7.A8.B[解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兼并,因此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战争的需要。
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A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B、C、D三项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四川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选择B项。
12.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识图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4.A15.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对外交往。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故选D。
1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了纪传体通史《史记》。
B是祖冲之的数学名著,C是贾思勰的农书,D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
17.C[解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刘备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联孙抗曹,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择C项。
18.D[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排除②③。
故选择D项。
19.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胡汉联姻”“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为‘元宏’”这些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羲之。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集序》,故选B。
21.[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来回答。
第(2)问根据图片判断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
第(3)问特点主要从权力这一角度考虑,影响可从巩固统一、加强集权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第(4)问联系教材内容,归纳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答案] (1)确立县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特点:中央集权(或皇权至上)。
影响: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4)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了刺史制度。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22.(1)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为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奠定了基础。
(2)商鞅。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丝绸之路。
张骞。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价值。
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各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3)《史记》。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①社会相对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②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