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王洁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l0077)
【摘要】本文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及西方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力图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诗情画意
前言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与自然之美,表现
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在中国,它常与建筑、书
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此,要研究园林艺术就一定要懂得其中的美学思想。

1.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独立成为
一门学科迄今不过270年左右。

正因为是年轻的学科,处于发展
阶段,各家存有争议形成不同学派、体系。

爱美之心,人皆有
之。

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人的概念涵盖远古
至今,因此,有了人类便有了美。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不断向前发
展,美的领域被扩大,美的形态日益增多,人类审美经验更加丰
富,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

近代文明促使人们向各领域深入细致
的探索、思考,当归纳出认识世界的哲学时,便有了审美经验与
意识的思索与反思。

中国美学思想源于先秦。

西周末期,周太使提出和谐为美的
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至少早于西方三百多年。

而孔
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提出了“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点。

道家老子提出“大
音希声”、“大象尤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一百多
年。

先秦至两汉,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伦理逐渐被强化。

魏晋南
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
的覆辙。

此时美不再被看作善的附庸,而是转变为重美轻善,美学思想疏远了政治伦理,与玄学、佛学的探讨相联系。

至隋唐中
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


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不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不
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
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先秦两汉把美学思想作为形而上学
和伦理学问题进行研究,魏晋南北朝以后则转入了审美心理的探
讨。

明代中叶到戊戌变法期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
阶级开始萌芽,出现了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倾向。

美学思想呈现
和推祟唯真的自然之美,力求艺术独创,强调美与实用、功利的
思想不同,重视审美心理考察。

五四运动后,美学思想走上了用
西方美学观点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道路。

而使近代中国美学具有
独也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他对丁:美学的重视和美育的
提倡,使得中国美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路。

2.美学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美学在I元I林艺术中的体现也称园林美,园林美学属于应用美
学范畴,园林美是园林艺术工作者,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
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
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2.1人工美与自然美
由于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西方哲学家认为自然美,只是
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
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
审美意义。

所以在西方的园林中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充溢于闭塞的空间,画面中的女子似乎都有一种不甘和不安的表
情,而男子常显得心满意足而稳定,画中的儿童虽然是最具活力
的形象,但更反衬出无聊的窒息和停顿的感受。

””’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一位浪漫的
政治人物。

她政治观念激进,满腔热血。

她的作品中除表达了对
墨西哥、对第三世界现状的焦虑和关怀之外,更多的是表达来自
身体的痛苦,《破碎的脊柱》中车祸所造成的肉体折磨使她的自
画像“象一幅女性版的耶稣受难图”,预示着死亡。

姜洁的装置作品《放大祥云一百倍》、《别样现场》等一系
列婴儿作品将用蜡制作的婴儿放在一个被覆盖的空间里,通过婴
儿与胎盘的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来表达生命的偶然性,对弱小生
命的关注是女性母亲角色的初次演练。

这些都是被男性艺术家忽视的题材,女性艺术家从自我的视
点和角度去观察、表现这种感受,是其长于男性艺术家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女性艺术家题材单一的深刻社会根源。

3.媒材和制作手段单一而集中
在油画、水墨画、雕塑的材质运用上,男女艺术家区别不
大,主要区别在装置艺术上。

多数女性艺术家在选择材质上倾向
子女性化和具体化,通常选择她们熟悉的材质作媒介,如针、
线、蜡、丝绸、纱布、竹签、纸浆等,表现内容不够宏大,“概
念”意识略显单薄。

而男性艺术家倾向于表现宏大的场景,材质
多以钢、铁甚至具有危险性的火药做媒介,其作品更容易产生强
烈的视听效果。

三、女性自身不够积极,缺乏独立的人格,对男性权
利过分依赖
女人想要拥有自由的空间“她就与男人的规则、爱情以及理想有了冲突和矛盾”。

u,
可以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罗中立的《父亲》等作品相
提并论的周思聪的作品《彝女图》就深刻的表达了她对妇女命运
的关怀和对两性生活中妇女沉重负担的质疑,曾经有人问她,画
中的妇女为什么一直背着大包袱,或者是水,或者是柴,她说,
她总觉得女性永远没有休息时,活得很累。

女性的社会角色要求
她扮演好女人、妻子、母亲的角色,使她们某种程度上要将自己
的理想让位于男性的理想,对男性权利的过分依赖和自身人格的
不独立使得很多女艺术家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左右徘徊或望而却
步,选择女人的寻常路一一相夫教子。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男性
艺术家居多,而且大作、名作多产生于男人之手的原因之一。

男性主导的社会给予了女性很大的压力,但女性也不能就此
妥协,放弃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自怨自怜。

只要曾经有过女性艺术家成功的典范,你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女性,一样可以成为绘画艺术中的主角。

注释
[1】(4]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北京东方出版
社2008.11页.103页
[2)[3]徐虹《女性艺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61页.126页作者简介
赵海霞,女。

1978年12月出生,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