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
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研究“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实效性学生教师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
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路子,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吸取了众多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学情,进行了“三步骤”教学法。
现结合实践对“三步骤”教学法作具体阐述。
一、“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
“三步骤”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模板,结合我校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教师多少个不眠之夜。
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
下面我就把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
导、学、练三大模块不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也不是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练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学练结合。
1.导
导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进而完成学习目标。
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引导。
1.1导兴趣:教师要有目的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如在课堂上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
趣,在课堂伊始我们可用激情导入,巧妙设疑,精彩演讲等形式;如果要激发对学习环境的兴趣,我们可用有吸引力的课件、教具、图片,组织竞赛,装点变换周围环境,调整座位等等,让学生对学习的环境产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1.2导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二是由学生在预习后讨论确定;三是师生讨论共同确定。
这三种确定目标的方法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另外教师要把握好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学习目标的确立要具体、短小、明了,而且数量不能太多。
(2)出示学习目标
在自学前一定要先出示学习目标,如用小黑板、卡片、大屏幕等手段直接出示学习目标,也可以现场板书边讨论边写在黑板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出示学习目标。
1.3导学法
在自学前,教师要对其进行学法指导。
做到一目标一方法或一目标多方法。
可以用小黑板或卡片等排在黑板的一角。
例如:学法指导1、学法指导2等等。
在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方法可以是具体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不具体的,而且用过的方法要总结,要说出来。
1.4导疑难: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产生的疑惑,教师给予适时必要的疏导和提示。
(1)先学后讲,要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有了学习动机和兴趣,对问题产生了悬念,真正到了“愤”和“悱”的境地再去讲。
(2)少讲精讲。
凡是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研究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能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基本解决的问题可讲可不讲。
必须要讲的一定要少讲精讲。
(3)范读和示范。
语文、英语课中一定要有范读。
有必要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2.学
学就是分组自学。
通过自学,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1小组划分及角色担当。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教具情况及学科特点等划分自学小组。
同时小组成员各有角色担当,分工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自学小组中的成员应相应的固定。
2.2小组自学与讨论。
(1)小组学习时要有足够的自学和讨论时间。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座位上,也可以在黑板上,讲台上。
(2)小组内的学习成果要达成共识,小组内的意见分歧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拿到班级来解决。
也就是小组成员的发言、汇报要代表全体小组成员。
(3)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要提问的问题。
老师在提问时,不喊学生名字而叫小组的名字。
2.3交流与互动。
学生在交流展示的同时,要汇报学法:是怎么学的?要交流所得:学会了什么?要提出答疑:还有什么不解的问题?或想交流些什么?来评价、修正。
3.练
练就是技能的生成和训练。
通过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
练习有以下几种形式可采用。
3.1一题一练,一练一得。
在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自学成果,形成技能。
3.2一题多练,多题多练,强化巩固。
训练的密度和速度要适当,要按8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为标准,一节课的练习总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3.3边练边批,边批边改,及时反馈。
在练习过程中,要做到边练边批、边批边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提高边批边改的速度,一些老师发明了一些快捷的方法,如:“做完的同学请站起来”、“做对的请举手”等。
3.4个别辅导,互相帮学。
通过“练”“批”“测”等环节,老师和学生自己都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来解决。
课堂练习原则要坚持堂堂清,环环清,不留尾巴,技能创新。
3.5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和训练,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巩固提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不欠历史旧账,尽量不留作业。
以上练习环节,教师要结合具体课型和教学内容来合理、巧妙地灵活运用,不能把练习环节与导和学截然分开,应该是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练结合。
三、“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导学练”教学模式是一个主体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框架。
“导、学、练”不是单一独立的三个阶段,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加以运用。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学习目标跟上一个学法指导,一个自学任务加上一个技能训练,一个训练配套一个检测。
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一,直奔学习目标。
因此,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要切记一刀切和形式化。
要紧密结合学科实际,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的加以运用。
做到有模式不唯模式,用模式不拘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模式。
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三步骤”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达到了课堂“高效”,付出得到了回报,令人欣慰。
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很多。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进,学习、实践与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仅靠课堂模式改革还远远不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艺术,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