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提取公(益)积金,用于公益事业”
《合作社法》明文规定“合作社赢余除 依次弥补累计损失及付利息外应提存20 %以上为公积金,10%以上为公益金” 从合作事业中提取公积(益)金,用合 作的方式来举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创 意,随着合作运动的逐渐发展、广为传 播,而成为现实。
(2)用合作的方式来举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1934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 合作社法》
华洋义赈会在华北推行农村合作运动所取得的 成绩与经验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最先关注 合作运动逐步走上了立法规范及统一管理之途; 20世纪20~30年代,合作运动分别在民间社会 团体和国家政权共同作用下,由华北而江南, 而遍及全国。 到抗战前,当时我国农村合作社组织形式及合 作制度基本确立。可以说,这为我国农村合作 医疗的诞生,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和土壤,或曰 “产房”。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Leabharlann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种类
合作医疗制度 (cooperative medical plan) 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计划免疫保偿制 农村健康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
第一节 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1、合作医疗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 迁 -作者刘纪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 士研究生;王先明,男,南开大学历史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20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中, 河北定县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 会”),在河北定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以县为 单位的保健制度。 1929年,平教会进据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 促进活动。 1930年,平教会的社会调查部与公共卫生部合 作,对定县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定县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重。
《保健员规则》赋予相应的权力:
(一)保健员自己得病就诊于保健所或保健院, 一律免费。 (二)保健员依照手续介绍给保健所诊治之病人, 只收半价。 (三)保健员服务一年,如能尽职,应由同学会 募集相当之奖品以资鼓励。保健员不能医治的 病人,则依照手续转介给保健所。
保健所
保健所为区单位卫生机关,管理约三万 人口二十个村庄的区域。 保健所配有医生一人,护士一人,助理 员一人,
当时合作社的作用:
合作金融可助使农村经济活跃,解除农民经济 生活上的贫困; 合作社组织可开拓出农民群众的自助、互助的 精神,促成农村社会的组织并维持秩序; 合作社赋予社员“一人一票”的表决权,通过 这种政治训练,激发起农民的民主、权力意识; 合作教育可启发农民的智能,增长农民知识;
保健所内医生的职责:
一是训练与监督村保健员,规定保健所医生至 少每半年要到保健员村中视察一次,保健员每 半年应在保健所聚会一次,报告工作情况及交 流经验; 二是每日门诊,接待和医治病人,尤其是保健 员转来的病人。据统计,1933年每个保健所每 天平均诊治29人次,而由村保健员转来的病人 占30%以上; 三是负责学校卫生及卫生教育; 四是预防急性传染病。保健所不能医治的病人 转送保健院。
一是宣传卫生常识 二是报告本村的出生死亡情况(又称生命统计) 三是随时施种牛痘并负责改良本村水井 四是管理一个由同学会购置、价值三元、内置十余种常用药品 的保健箱,对一些常见疾病进行救急治疗。
保健员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上述工作,既不支取 薪水,也不收取药费,所用药品由平教会或村中供给。 农民在保健员那里看病,平均每次只要花医疗费铜元1 枚。保健员的工作是一种相当的义务服务,
平教会创立的三级保健制度之作用
不仅有利于农村缺医少药、农民有病得 不到医治等问题的解决, 而且开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局面, 并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提供了 必须的“技术模型”。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 (1)华北农村合作运动是我国农村合作医 疗的历史源头
1920年,华北五省遭受罕见灾害,为救济灾 民,中外人士纷纷组织义赈团体,筹款赈灾。 灾后各省赈团代表汇集北京,组成一永久的 救灾机关,定名为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
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诞生
华洋义赈会以“防灾重于救灾”为理念,把救 灾的工作重点放在“合作防灾”上。 从信用合作社入手,以河北省为实验区,于 1923年4月,厘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空白章 程》,动员农民组织合作社。 1923年6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 社在北京附近的香河县基督教福音堂诞生 从此,拉开了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序幕。
华洋义赈会的影响和推动力
从1923年至1934年,河北省合作组织普及69县, 共有合作社961个,共计社员23875人,联合社 计28社。 从1923年到1931年,股款由286元增至45858元, 增长了159倍; 自1925年至1931年,存款额由169.9元增至 8777.3元,增长了近50倍;储金由121.1元增 至11455.7元,增长了93倍;公积金由333.8元 增至22191.4元,增长了近65倍。
保健院
保健院为全县卫生之最高机关,其任务为管理 全县卫生行政,实施卫生教育,计划全县卫生 工作,训练全县卫生人员,治疗病人,进行传 染病预防及研究工作等。 保健院配有男女医生各1人,助理医生2人,护 士8人,药剂师一人,检验员1人,事务书记及 助理员6人。 院内附设病床50张,专供住院治疗。1933年住 院治疗的病人为778人,其中男性占67.8%,女 性占32.2%。 总体看来,保健院初始为一完全设备的平民医 院之组织,它不管门诊,专收住院病人,因为 门诊完全由各区保健所负责了。
定县的乡村保健制度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保健员, 第二级是保健所, 第三级是保健院。
保健员:
保健员每村一人,由本村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会员自 选一人充任,以热心服务、忠实可靠、身体健康而年 龄在20~35岁者为合格。 保健员在正式任职之前,须先在保健所接受10天医药 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训练。 保健员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