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瓶吞鸡蛋的秘密》说课稿

《瓶吞鸡蛋的秘密》说课稿

《瓶吞鸡蛋的秘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中的第四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瓶“吞”鸡蛋的秘密。

二是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⑴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
议,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乐于用学
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我把“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其应用”作为教学的重点。

理解大气压力及其应用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空气方面的知识。

但对瓶“吞”鸡蛋的现象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明确,而且多数学生对瓶“吞”鸡蛋有误解,认为是瓶子吸进去的,还有的认为是鸡蛋变形自己掉进去的。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转变此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实验法、讲解法。

在学生学法指导上采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法、讨论法等方法。

四、教学准备:
我在课前准备1、课件、实验报告单、广口瓶、熟鸡蛋、火柴等
2、课前布置好教室,便于实验观察。

学生课前准备:吸盘、硬纸板、玻璃杯、注射器等。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合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小组讨论,猜测原因
三、合作论证,探究新知;
四、总结应用,拓展提升
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首先设计一个问题:把大象装入冰箱,一共分几步?通过这个有趣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他们可能说:分三步:打开冰箱门、装入大象、关上冰箱门。

继而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在不弄碎瓶子和鸡蛋的前提下,把鸡蛋装入这个瓶子,一共分几步?学生纷纷想办法,理不出头绪,在这种情况下,我把“瓶吞鸡蛋”这个过程演示了一遍,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问: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通过思考,学生明白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分其中的道理。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让学生建立起自己才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瓶“吞”鸡蛋的原因,大胆猜测并进行交流,他们也许会说:是火把它们推进去的。

也可能说是瓶子把他们吸进去的。

经过充分论证,证明这些猜测都是不科学的。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完成实验单的填写、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和帮扶,使学生明白吸盘之所以能牢牢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吸盘里的空气被挤走了,吸盘里面的空气比外面少,甚至没有,外面的大气才给了吸盘一个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

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下师生的角色的转换。

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着和帮扶者。

学生通过亲自试验,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简单易懂。

成功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教学环节总结应用,拓展提升。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个内容:首先阅读科学资料卡,了解大气压力。

第二个内容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力的例子。

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实现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课标的总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在不弄碎瓶子和鸡蛋的前提下,再把鸡蛋从瓶子里“吐”出来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为下节课的探究做了深入的铺垫。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在授课中我始终坚持开放教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猜测、论证实验、交流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索、能动的发展。

(一)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演示实验瓶“吞”鸡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进而提出瓶子为什么能“吞”下鸡蛋这一问题,很自然地导入课题——《瓶吞鸡蛋的秘密》,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成为其研究的动力。

(二)大胆猜测,推理原因
通过观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到瓶子里的?学生展开猜测、推理,当有些学生说出瓶吞鸡蛋的秘密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时候,继而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空气具有一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

“推理原因”是重要的智慧成长环节。

学生个性的、充分的表达观点,积极、民主的参与讨论,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探究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三个小实验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总结归纳出这种力量在科学上称为大气压力。

本环节中让学生小组制定探究方案进行合作探究,并将探究中的发现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玩过吗?怎么玩”, 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去思考,避免盲目性去玩。

学习科学,思考比实验更重要。

接着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大气压力存在。

(四)总结应用,拓展提升
大气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卡来了解。

既然大气压力就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你有没有发现生活当中利用大气压力的例子呢?生活处处皆科学,让学生举出所学知识的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而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压力的玩具,设计思考瓶“吐“鸡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把问题引向课外探究,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正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创新的完美体现。

真可谓: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

课堂是学习科学的主阵地,课外更是探究科学的美好乐园。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不当指出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瓶吞鸡蛋的秘密》说课稿
吴斌
双泉镇龙湾小学
2014.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