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二、铁路交通场站规划
1、按与城市关系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可设在市区或接近城市中心,
或在城市外围有城市干道连接的地区。如客运站、 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尽可能布置在城市外围有相
当距离的地方。如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 整备场
2. 铁路线路的分类
①按轨距宽度分:
标准轨距:1435毫米 中国及大多数国家 宽轨: 1524毫米 前苏联国家、东欧国家 窄轨: 1070毫米 日本(不含新干线)、中国部分地区 其它轨距:1000毫米、762毫米、600毫米 极少使用
②按铁路等级分:
按照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 于或等于15Mt 者;行车最高时速120公里/时;最小转弯半 径1000米; Ⅱ级铁路 骨干作用,7.5Mt—15Mt,100公里/时,800米; Ⅲ级铁路 区域运输,小于7.5Mt,80公里/时,600米。
例:北京、成都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
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道路网形式
②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
纽带,串联小范围道路网形成的,如兰州。
成 都 道 路 网 系 统
四、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1.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 ①低速让高速 ②次要让主要 ③生活性让交通性 ④适当分离
2.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4、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1)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车位约占5%~10% (2)市中心和分区中心 应占全部停车位的 50%~70% (3) 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4)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5)结合道路网布置停车场 (6)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位置
宜多 , 分散到其服务对象附近 , 规模视建筑的性质而定。
唐 长 安 城
2.环形—放射式道路
例:莫斯科、华 盛顿 ①与边缘地区有 最短的距离; ②锐角地区不易 建设、方向性差; ③利于中心城区 外市区与郊区的 联系。
3.自由式道路
例:随州;青岛 ①因地制宜,不规 则布局; ②易形成活泼、丰 富的景观效果; ③山区、丘陵地区 常用。
青岛市交通图
4.混合式道路系统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①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②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车辆不穿越市 区 ; 控制货运车辆和有轨车辆穿越居住区 ; 在道 路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沿街布置建筑物 时 , 在建筑设计中应作特殊处理。
干道组织借 景、对景
③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①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②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三、城市道路系统 的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棋 盘格式 )
例:唐长安、芝加哥 ①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 ②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③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2.依据调查结果规划城市交通
以公共交通为例: 满足市民出行要求 提高服务面积,使流量均匀 开辟直通线路,减少换乘次数
优 先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交通需求管理, 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打造一个“不堵 车”的城市。 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政策,规划期内建设快速公 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合理控制与引导交通工具发展。在现行摩托车 严格限制措施的基础上,逐步限制电动自行车的使 用和发展。根据近年来中心城区摩托车拥有量的下 降趋势,规划期中心城区摩托车将下降至2万辆以 下。考虑电动自行车对未来城市道路可能造成的影 响,确定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应控制在10万 辆以内。
五、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确定
1. 城市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
①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 求有关 ②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 带、分隔带
红线宽度: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
宽度,预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其它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 加的宽度和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支路 20~30米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概述
1.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 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 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运输方式 运价低 速度快 2 2 铁 路 4 3 公 路 航 空 内 河 海 洋 5 3 1 1 5 4 运载量大 2 5 4 3 1 连续性好 灵活性强 备注 1 2 2 1 短途高速可 高于铁路 3 3 5 4 运价可低于 铁路 4 5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 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一般4条以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六、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地分类: 配建停车场: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内部 车辆用; 公共停车场: 社会上的车辆用,在道路 外独立地段(露天或室内)。



3、 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l)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 , 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 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交通是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 。 (5)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 , 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 布置。



1、公共停车场规模 计算公式: F=A × n × a 式中 F 一一全市停车场所需总面积 ; A 一一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 n 一一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 α一一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1)A取值推荐数字 : 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大致 按 30~50 个居民占有一辆汽车计算 ; 一般城市 150~200; 市中心的停车场按 50~70 。 (2)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n 的推荐值 : 约为远景汽车总数的 5%~8%。
②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京 杭 大 运 河
3. 对外交通规划原则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 可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尽量在城市的外围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和用地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 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 是构成城市 的主要物质要素。


2、 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l)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而大量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 素之一。 (3) 交通枢纽 ( 如站场、港区 ) 作为城市主要组 成部分 , 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


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以及管道运输等。

( 2 )按其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 、 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等 ;
(3)按运行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 (4)按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2.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征
①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③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④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 系统的分离 ⑤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⑥城市交通枢纽的组织




七、城市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调查
交通量调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交通量调查的对象: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 断面的双向车辆数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交通量的种类分布 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分布 交通出行调查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道路分类: 1. 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 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过境道路 生活性道路 旅游性道路 公共汽车专用路 交通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 自行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①联系各功能用地

(3)α值可采取如下指标 : 小汽车为 30~50m2, 大型车辆为 70~l00m2, 自行车为 1.5~1.8m2 。
2、规模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用地总面积:每人 0.8~1.0m2 , 其中机动车80%~90%, 自行车为10%~20%

3、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1)机动车 : 市中心地区不大于 200m; 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m; (2)自行车: 50~100m, 不大于200m 。
3.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 编组站、枢纽站
按在线路中的位置分:
尽端站、中间站、混合站
4.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①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原则: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 通量。 客货同侧布置 客货对侧布置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客站同侧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站同侧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