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 个案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典 型性。②材料的积累,个案研究必须较全面的记录关于研究 对象的个案材料。③对拥有的资料作出分析和解释,并根据 实际需要提出处理的措施。
教育经验总结法
• 优秀教师的良好经验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 有效的,由总结这些经验得出的教育心理学科 学知识,本身保留着它所固有的实践性的品质, 具有实践的效用。
✓匿名性差,对敏感问题被试难以当面透露;
✓记录困难,容易造成信息流失或失真。
个案法

或称个案调查。综合地应用各种适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从 多方面较深入地考查单个被试的心理的一种研究途径;
•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设想,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被试 的心理特点,探索这些特点形成的背景和制约因素,并可在 这个基础上制订符合被试特点的处理措施, 以促进其心理 的发展或矫正其缺点 。
• 具体来说包括:
•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四个时期 • 一、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二、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 三、 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 (一)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 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乃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因为普通心理学的对象是各种领域所共有的心 理现象及一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局限 于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1. 主动性研究:学生主动性 2. 反思性研究:内部理解、自我调节 3. 合作性研究:共享、共同学习 4.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第三节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客观性、系统性 • 发展性 • 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班级的大 小、学生的角色等;
✓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如计算机辅助 教学;
✓ 认知和人本学习理论兴起,前者强调信息加工 理论和认知结构;后者强调自我实现在个体学 习中的作用。
四、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80年代以来的 成果:
✓难以进行现场控制,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2、访谈法: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订好的问题向被试提出,在 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和 心理状态的方法。
✓简单易行,无须特殊的条件和设备;
✓可控制谈话的情景和进程、灵活机动;
✓成功率高,被试一般很难拒绝接受调查;
✓效率低,进程慢;
✓对调查者本身要求高;
A • 11、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初创时期是( )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本世纪
• 12、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
A 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主要是(

A、调查法
测验法
• 心理测验法,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心理行为特征 的方法。
• 它是用来考查被试完成某种活动的准备水平和 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
• 通过测验可以揭示被试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 能,查明对某种工作的准备程度 。考试 、考查 等都可称为测验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 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 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 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条件。
C、实验法
D、测验法
• 2、在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里
活动的方法是(

B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临床个案法
• 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C
A、华生
B、布卢姆
C、桑代克
D、詹姆士
• 4.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
年代至70年代末) • 四、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一、初创时期
• 起源: 1531年,西方学者比维斯(J.L.Vives) 的著作中就出现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 并谈到了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记忆、练习等 对掌握新材料的重要性等教育心理学问题
•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 2.系统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
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更有可 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它们的必然联系。系统性 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 首先是整体性。 • 其次是层次性。 • 第三是动态性。 • 第四是自组织适应性。
(三)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们的想法或做 法,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方法。 1、问卷法:
采用预先拟订好的问题表格,由被试自行填写来 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效率较高;
✓匿名有利于被试真实地反映情况;
✓问卷的回收率问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教师招考
教育心理学
知识简介(6章)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第三章 学习理论 • 第四章 学习心理 • 第五章 教学心理 • 第六章 心理健康及教师职业心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2、教育心理学的的产生和发展 • 3、教育心理学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2、实验室实验法 借助专门实验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引
起并记录被试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严密控制,可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
✓可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验证;
✓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现实生活中;
✓被试意识到正在接受实验,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的客观性。
(二)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 进行观察记录,以分析其心理活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方法。 观察法比较方便易行,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的最 常用的方法
• 五、发展性原则
• 心理活动的强度和性质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所 以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面貌、精神状态 的考察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既要了解其过去、 现在,还要预测其未来。
第一章考试真题集锦 (单选)
• 1、教师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
法属于( )
A
A、观察法
B、调查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观察法
•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A 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A、学与教
B、教与学
C、学生的认知能力 D、学生的思想道德
• 14、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兴起是在(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二、教育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 (二)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 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教育学研究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是揭示教 育活动的规律。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充实、发展

(二)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 作用。


D
A、学习
B、学生与教师
C、教师与教学
D、学与教
• 8.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 (
)B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D )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 3.教育性原则
•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 所采用的试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 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类被试而言,这是心 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道德原则。
•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 问题。
• 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 践是检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最好方法。
✓行为主义者使用动物和儿童的比较简单的心理 过程推测人类高级的学习过程,使得对实际教学 实践指导作用不大。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 学》教科书。
三、熟时期
该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 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 注重教育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如布鲁纳的 课程改革运动;
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做 (
)D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 5.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 A 年美国教
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A、190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