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我在幼儿进餐时常常留意观察,发现许多幼儿都有吃饭挑剔、偏食、边说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个性的培养。

笔者本文拟对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矫正方法作一些介绍。

一、家校配合,共同引导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教师的引导。

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

家长不能溺爱幼儿,不能什么都由着幼儿,比如吃方面,不能让幼儿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就不吃什么。

否则,幼儿容易造成偏食现象。

在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吃鱼肉的时候,要教师喂他,有的甚至幼儿要教师哄着吃,追着吃。

这主要是幼儿在家中是由家长喂饭形成的不良习惯。

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需教师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幼儿较快地养成好习惯。

如果家长与我们教师的做法不一同,学校教育就事倍功半了。

二、教唱儿歌,寓教于乐
幼儿天生好动,在吃东西前往往忘洗手,易把病菌带进嘴里。

教师应常提醒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要洗手的习惯,并保持小手的干净。

同时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为了使幼儿们养成洗手的习惯,我教他们唱《洗手歌》:“呜,咔嚓咔嚓,排队啦!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呀,小手冲冲湿呀,摸摸肥皂。

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冲干净!再用毛巾亲
一亲,看,小手小手,干干净净。

”边唱边做游戏,在玩耍中让他们明白了洗手的方法。

三、开展活动,正面引导
幼儿年龄小,掌握的卫生知识不多,许多道理他们既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以讲故事、做游戏等的方法,来鼓励他们按时定量进餐。

例如,我经常用幼儿游戏来教幼儿如何正确使用餐具,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怎样吃最有营养》一书的知识,让其掌握一些常规简单的营养知识,懂得如何合理地搭配饮食的浅显知识。

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让他们懂得挑食的幼儿身体既瘦又小,不挑食的孩子长得既健又壮。

四、细心呵护,夸夸幼儿
1.进餐前夸一夸。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循环渐进地引导,在进餐前,我们必须在幼儿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餐前表扬表现较好的幼儿,如“××小朋友吃饭真是乖,我们都要向他像他那样哟!”“大家看,××小朋友坐的真端正,这样吃饭的时候,营养很快就流到胃里,被身体吸收,长得又帅又壮。


2.进餐时夸一夸。

进餐时,我都会给他们介绍菜名,让他们知道我们吃的菜叫什么名字,并且简单的了解它的营养价值。

如有幼儿不喜欢吃海带,我告诉他们:“小朋友,你们吃的海带就是生长在大海里的一种水草,我也很喜欢吃海带,海带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多吃海带,才能让我们变的很强又壮!”然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带来。

在幼儿进
餐时,哪怕幼儿只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夸奖他们,如“××小朋友,你真棒!”“××小朋友,你吃饭真像火车钻山洞,盛满饭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车呜呜地开进你的嘴巴,你真会做游戏。


3.进餐后夸一夸。

在进餐后,我注重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发给他们小红花,或自制的小卡片等作为奖励,并进行口头鼓励,如“××小朋友,你不留剩饭,吃的干干净净的,真棒!”“××小朋友,你爱吃蔬菜、爱吃肉,你是最棒的!”“××小朋友,你是个爱干净的乖宝宝!”通过这样的夸奖,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能有效的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总之,幼儿园的工作应有耐心、细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幼儿不良进餐习惯,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才能保证幼儿快乐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