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
一、含义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解题策略。
二、常见类型
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
三、高中数学中相关的知识点
1.绝对值的定义;
1.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
2.函数问题中区间的变化;
3.函数图像形状的变化;
4.直线由斜率引起的位置变化;
5.圆锥曲线由焦点引起的位置变化或由离心率引起的形状变化;
6.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变化等。
七、4步解决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问题
第一步:确定需分类的目标与对象。
即确定需要分类的目标,一般把需要用到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对象作为分类目标。
第二步:根据公式、定理确定分类标准。
运用公式、定理对分类对象进行区分。
第三步:分类解决“分目标”问题。
对分类出来的“分目标”分别进行处理。
第四步:汇总“分目标”。
将“分目标”问题进行汇总,并作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