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大)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5、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

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

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6、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
“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

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

7、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8、王献之学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

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

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

”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

9、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

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

”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

”献福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
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憾和惭愧。

智慧小语:内心的珍贵,品德的高尚,往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

不贪是宝,守德一样是宝。

10、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