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教育学会“关于组织2011-2012学年度
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活动的通知”
(2011年10月)
各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加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加快青年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进程,并结合广大中小学教师强烈需求:希望能将在一线工作中所思、所想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仅能得到专家的对具体科研方法的指导,而且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为此,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联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共同举办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评审活动,拟每篇论文收取专家指导和培训费60元。
一、评审范围及内容要求
1.评审范围:凡本市中学、小学教师个人、多人合作或集体论文(含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不包含案例)均可参加优秀科研论文的评审。
2.内容要求:有关首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
二、论文格式
1.论文用汉字书写,如用其他语言文字书写,可作附件;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一律用B5纸打印。
2.首页:每篇论文的首页(每篇论文一份)内容为:类别、编号、题目、内容提要、主题词、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样式详见附表一)。
3.第一页:每篇论文一式三份,每份论文的第一页要有类别、编码、题目、内容提要、主题词(样式详见附表二)。
4.正文:论文的第二页为正文(正文中不署名),题目统一用三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文内节次及标题以四个层次为宜,依次为:一、(一)、1、(1)。
5.注释:凡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号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引文的右上角标点符号后;注释附在全篇之末,每注另起一行,顺序排列。
6.参考文献:全部参考文献的完整出版资料,按作者(编者)、书名(文章题目)、页码、出版社、出版时间依次列于全篇论文之后。
7.参评论文一律左上角装订。
8.参评论文请自留底稿及电子文本。
三、论文征集及选送工作安排
1.论文征集:区县教科所、区教育学会会同中青会秘书处组织本区县的论文征集工作,负责转发“关于组织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活动的通知”到学校;收集论文、编号并制作征文目录。
2.报送时间:各校于2011年10月30日以前统一报送至怀柔教育学会。
3.报送材料:
文本材料:每篇论文一式三份,首页一份,并上交电子版。
论文按类别分三份分别打捆上交(同一类的放在一起,按序号先后排列,小号在上,大号在下)。
电子材料(Excel格式):所有参评论文的目录。
目录编号、题目及顺序与论文一致(目录样式见附表三)。
4.编号方法:编号由区号、类别、序号、论文题目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区号,具体号码编排如下——
01东城02西城03崇文04宣武05朝阳
06海淀07丰台08石景山09门头沟10昌平
11大兴12房山13通州14顺义15怀柔
16密云17平谷18延庆19燕山20其他
(注:现东城南片和西城南片仍然沿用原崇文和宣武的编号。
)
第二部分为论文类别(大写),具体编排如下——
A教育教学理论
B 教育管理、教育评价
C 德育、班主任工作
D 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教学
E 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科学教学
F外语教学
G 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他
第三部分是论文编号,由区县教育学会以所收各类论文数量各计编排。
01-99(所收某类论文总数为99篇以内);
001-999(所收某类论文总数为999篇以内)。
例如:
西城区共收“外语教学类”45篇,则该类第1篇编号为:02-F-01,最后1篇为:02-F-45;“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教学类” 120篇,则第1篇编号为:02-X-001,最后1篇为:02-X-120。
第四部分为标题:参评论文题目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