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一)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 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
3、 若 a、b、c 均为有理数,请 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回答
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
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 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
括号。
3、 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 观察讨论
回答:
回答问题
a+(b+c)
①、a+b+c 又可以读
= a + ( + b + c ) 作什么?
+
号 没 了
括 号 没 了
符 号 没 变
符 号 没 变
括 ②、表格二、三行之 共同探讨 号 没 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分类总结 了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
2
=a
+b+c
的法则。
动画演示: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 暂时保留,对得出的 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
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 结论给予评价。
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
不变号。
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 观察、思考、回答
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 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
③a-(-b+c)④a-(-b-c)
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 后回答相应结果,
例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出问题。例 2③在解题步骤 并简述理由。
①(x-y-z)+(x-y+z)-(x-y-z)②(a 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 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 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读,第一批来了 b 位同学,第二 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评,达到共识。
批又来了 c 位同学,则馆内一共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
有多少位同学?
它起个名字吗?
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
① a+(b+c)
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
② a+b+c
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
1、 联系:它们等值
予评价。
习兴趣,使学生主
3
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学生概括总结法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 教师点评指导。
则。
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会进行合并吗?
加深和巩固)
① a+2b-c
②a+(3c+2b-a)-(2a-c)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 观察、思考、回答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 a 名 来回答这一问题?
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
²+2ab+b²)-(a²-2ab+b²)
正确性、高效性。
③3(2x²-y²)-2(3y²-2x²)
4
阅读:当 x=-2,y=-1 时求多项式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
3(2x²-y²)-2(3y²-2x²)的值
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 (意图:体现弹性,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意图:使学生领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 要予以特别说明。
悟到剖析数学知识
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的方法和途径)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
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
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
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
课题:《去括号》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 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 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 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②a-b-c
给它起个名字吗? 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
1、联系:它们等值
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观察讨论
① 、 a-b-c 又 可以 读 作什 回答问题
a-(b+c)
么?
=a-(+b+c )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 共同探讨
一括符符 号号号号 没没变变 了了了了

以发现什么? 分类总结

没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

则。
(意图:抓住学生
=a
-b-c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 的认知特点,加入
动画演示:
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 动画演示,激发学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
若图书馆内原有 a 位同学,后来有些 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 b 位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
同学,第二批又走了 c 位同学,则馆 有 怎 样 的 联 系 和 区 评,达到共识。
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别?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
①a-(b+c)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 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