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统计学小论文

应用统计学小论文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011401班
姓名:李雪
学号:101130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7月
摘要
本论文分析选取了1996至2008年的中国粮食与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96至08年粮食生产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率,并进行分组。

96年至08年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尤其是04年的粮食总产量总额甚至同比增长6。

65%,达到了最大涨幅。

接着计算了平均粮食总产量及增长速度,进行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离散程度分析及趋势分析。

分析得出,若不过多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量也将继续提升。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粮食问题也日趋明显。

从长远来看,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及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局。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业逐步稳定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体制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政策,促进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人均占有量也稳步提升,确立农业大国地位,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本实证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的生展状况,并研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掌握粮食的生产状况,对于即时作出对粮食生产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资料分组
我收集了1996至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历年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和人均占有量,如表1所示.接着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将96至05年分为4组,如表2所示。

再根据人均占有量的大小将数据分为六组,如表3所示。

表2 按增长率分组
分组结果如图1所示
<0%
0%-2%
2%-4%
图1 增长率分布
表3 按人均占有量分组
分组结果如图2所示
A
B
C
D
E
F
图2人均占有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稳定在360至380之间,说明我
国粮食产量基本上呈稳定发展态势.另外,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上看,可以把1996-2004年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现代农业化的“起步"阶段,而2004—2008年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加速”阶段。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 1996至2008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数计算。

计算公式为:
平均粮食总产量=时期数
年粮食总产量之和
年20081996
a =n
a a a a n +++321=n a ∑
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1~2008年我国的平均粮食为:
a =13
528506.508385.51229.494175.50453+++++ =48489.14
2。

1996年至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稻谷产量的平均比例=均数
年粮食总产量的序时平年数
年稻谷产量的序时平均年2008199620081996--
c = b a = n
b n a
∑∑ =∑
∑b a 根据表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1996至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
c =
∑∑b a =8.6303589.241414*100%=38.3% 3。

1996至2008年粮食总产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

根据表2的资料,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应采用几何平均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 平均发展速度=
n
n a 0
a =13
50453
52850=
13
047499.1=1.03576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3.576%
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1.增长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由该表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逐期增长量1999年~2003年为负,且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39.5,说明这一时期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而2004~2007年均为正,说明我国加强了粮食生产,粮食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

而累计增长量都为负,尤其在2000~2005年,其值均在-40以上,说明近十来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不好,但近几年有所回升,人均占有量稍有增加,发展前景较好.总之,我国应加强粮食生产,努力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保障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2。

速度指标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每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所示。

由该表可知,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围绕100%呈上下波动的状态,说明我国粮食人均量生产不稳定;而定基发展速度均小于100%,表明粮食发展都不如1996年,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环比发展速度在1999~2001年为负2004~2008年为正,说明我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正在加强农业发展。

定基增长速度都是负的,表明我国近十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小于1996年,但在逐步缩小差距。

每增长1%的绝对值在3%~4%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相对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五、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3、4所示
图3 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折线图
由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呈上下波动的态势,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比小麦和稻谷的发展速度更快,其中自2004年~2008年起,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品产量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小麦和玉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图4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变化趋势
从自增长率的分析来看,2004年达到了一个增长高峰之后,增长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年这一阶段的粮食总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粮食生产的“起步”阶段,而2003-2004年粮食总产量迅速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加速”阶段。

而2004年之后,增长率又重新回落,并逐步稳定在2%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逐步步入正轨。

图5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均占有量在400以上,但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及粮食总量的下降,致使进入21世纪以来,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

使三农问题再度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明显递增趋势.说明党中央实行的“三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分析
我们以粮食总产量的趋势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建立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方程:
Y=a+bt
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
+=t b na Y ∑∑∑+=2
t
b t a tY
b=
∑∑∑∑∑--2
2)(t t n Y t tY n
t b Y a -=
由于∑t=0 所以上述方程就可变为: =∑Y/n
b=∑Y/∑t 2
通过EXCEL 计算可以求得:
b= 23.8912 a=48489。

0165
应用统计学小论文
则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方程为:
y=48489.0165+23.8912t
根据该方程可以预计之后几年的粮食总产量,也对我国的粮食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八、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单位粮食产量也是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是基本处于下滑的状态。

这就表明我国的粮食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由于建设使耕地不断减少。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的支持力度,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所以加强粮食生产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做扎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此我提出提以下几点建议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1.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发展政策.
2.加大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实行惠农、互农政策.
3.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增加单产量.
4.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稳定供给。

5.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实现粮食生产的技术变革。

6.加快农业生产工具的普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努力的发展生产,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粮食局网站()
[2]中国统计局网站()
[3]《应用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