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及配套设施设备基础施工方案武汉****机械第三生产基地立式连铸设备基础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2008年3月5日1.工程概况立式连铸设备基础位于第三生产基地材料车间○7~○9/○B~(1/C)区域,结构平面长12m,宽8.8m。
整个基础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区12m长,5m宽,底板底标高-2.3m,顶标高为+0.84m;水泵井长12m,宽4m,底板底标高-8.6m,顶标高为+0.00m。
其中设备区(-2.3m区域)○C/○8除设有一结构承重柱,承台顶标高与设备基础底板顶标高相同,底板上部至-0.55m为钢筋砼框架柱,伸出基础顶板部分为钢结构承重柱。
整个设备基础砼标号为C25,抗渗等级S8,并掺入外加济WG-CMA,掺量8%。
水泵井、设备区均含有专用设备基础如工频炉台等,并设有预留孔。
设备基础所在地域岩土概况:约地下4.7m深度区域为○12层土-回填土,约地下4.7~5.7m为○2层土-粉质粘土,地下5.7m以下为粉砂层,本基础持力层为○2粉砂层。
2.工程特点该设备基础水泵井部分占地面积仅48m2,实际施工开挖深度约8.8m,结构底板设有专用基础且内部钢筋锚入底板;-4m位置设有结构楼板。
专用设备基础需与底板一次浇筑成型,整个结构需分三次浇筑成型,所处地势较深地下水较多、不能一次成型且其间吊模工程量及模板加固较困难,预留孔洞及定位较多要求精度较高。
结构无外防水。
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1土方开挖1)由于设备基础所在区域回填土层厚度为4.7m,下部为粉质砂层该土层稳定性较好,故本工程采取分两层开挖方法进行;选用反铲挖土机(斗容1.0m3)挖土,人工清槽,自卸汽车运输;2)基坑开挖流程:测量放线→第一层开挖→修坡→修水沟排降水→二次放线→第二层开挖→修坡→修水沟→清理机槽。
精品文档3)基坑开挖,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挖土。
本工程基坑按垫层外800mm 预留操作面,考虑厂房空间及周边墩基稳定性不受影响以1:0.5放坡机械开挖。
4) 机械开挖基坑,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0mm 由人工挖掘修整。
5) 基坑开挖时,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6)第一层土方由水泵井处开挖,首先挖至设备区成型基槽标高,然后退挖至设备区后,在边线端部设置4m 宽斜坡道供机械车辆行走,第二层土方仍由水泵井上方开挖,沿控制边线及标高留置水泵井中间操作平台后,直接挖至水泵井基槽成型标高,基坑开挖示意图332211设备区水泵井3.2土方开挖质量要求1) 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2)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
3) 标高控制:基坑槽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
4)基坑成型后深基坑边坡5m范围内不得行走重型运输车辆及堆放材料,以防边坡失稳塌方。
平面尺寸控制:基坑长宽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允许偏差+200mm或-50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
4.钢筋工程4.1 钢筋保护层要求:地下部分结构的钢筋保护层为40mm且≥d;4.2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钢筋进场→钢筋试验→钢筋翻样→钢筋加工→钢筋吊运→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钢筋检查→钢筋验收4.3 钢筋加工钢筋翻样及成型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钢筋翻样,经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核批准后进行钢筋加工制作。
本工程结构配筋多而复杂,在翻样时综合考虑墙、柱、梁、板相互关系,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执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班组严格按配料单制作,制作好后,按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堆放,并挂牌标记;堆放钢筋垫设150mm厚木方。
4.4 钢筋安装1 钢筋的连接: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本工程的钢筋直径d≤25mm连接方式不限。
焊接钢筋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先做试件,确认操作方法,焊接参数,试件都合格后再正式操作,已焊接的接头逐根进行目测自检合格后,再按规范的比例,抽检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操作。
3)板内通长钢筋的搭接要求:地下室底板板底、板面钢筋均在支座搭接,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数量不得大于25%。
其他楼板板面钢筋在跨中搭接,板底钢筋在支座处搭接。
现浇双向板:短跨方向下部钢筋放在下排,上部钢筋放在上排;长跨方向下部钢筋放在上排,上部钢筋放在下排。
2 钢筋的绑扎1)钢筋绑扎时,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绑扎,其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绑扎时做到画线定位,梁柱钢筋每点绑扎,板钢筋梅花间隔交叉绑扎,坚持“先主梁后次梁,先梁后板”的绑扎程序。
由于梁板部分模板工程量较大,为便于各工序在工作面上衔接进行,计划在满堂脚手架搭设及梁板底模支设这一时间内完成墙、柱钢筋施工,施工顺序为:基础底板、剪力墙钢筋绑扎→楼板钢筋绑扎。
2) 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骨架,钢筋网不得出现变形、松脱与开焊,结构洞口的预留位置及洞口加强处理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柱、墙插筋按放线定位位置设置,并做好根部定位固定。
4) 施工要求(1) 钢筋绑扎时,板筋和梁箍筋先用粉笔在模板上划线定出其间距位置后再放置钢筋并绑扎,墙柱插筋在其根部和上部用定位箍绑扎牢固。
(2)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马凳筋间距1000mm~1500mm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具体见图5.3.5-1。
(3)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
(4) 梁柱钢筋每点绑扎,板钢筋梅花型交叉绑扎。
用套扣法绑扎梁箍筋(见图 5.3.5-2),顺扣法绑扎双层板筋(见图5.3.5 -3)图5.3.5–2 套扣法绑扎上部板筋与下部板筋净距600 200 50 φ14 图5.3.5 -1 马凳筋示意图5.3.5-3 顺扣法绑扎(5)墙的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墙钢筋绑扎在模板安装前行。
(6)板上部负筋要防止被踩下;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证其设计间距。
(7)砼浇筑过程中,搭设竹跳板作通道,并设专职钢筋看护工,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8)钢筋检查钢筋绑完后,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检查支座负弯矩筋的数量。
②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③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④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⑤检查钢筋是否清洁。
(9)施工配合钢筋施工的配合主要与木工及架子工的配合,一方面钢筋绑扎时应为木工支模提供空间,并提供标准成型的钢筋骨架,以使木工支设模板时,能确保几何尺寸及位置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模板的支设也应考虑钢筋绑扎的方便,梁板钢筋绑扎时凡梁高大于700mm时应留出一面侧模暂不支设,以供钢筋工绑扎梁底钢筋。
待绑扎以及垫块放置均已完成后梁侧模方可封模,另必须重视安装预留预埋的适时穿插,及时按设计要求绑扎附加钢筋,确保预埋准确,固定牢靠,更应做好看护工作,以免被后续工序破坏,混凝土施工时,应派钢筋工看护钢筋,保证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墙、柱插筋位置准确。
4.6 钢筋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要求1 从材料进场、存放、断料、焊接至现场绑扎施工,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层层严把质量关的质量保证措施。
2 钢筋工程的质量要求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箍筋内的净尺寸:±5mm。
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要求:绑轧钢筋网允许偏差:长、宽,±10mm;网眼尺寸,±20mm;绑轧钢筋骨架允许偏差:长,±10mm;宽、高,±5mm;受力钢筋允许偏差:间距,±10mm;排距,±5mm;保护层,±10mm;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5模板施工5.1墙模板安装1)模板安装程序:处理基面→放线定位→安装一侧模板并放置对拉螺杆钢筋隐蔽→安装另一侧模板→校正加固→检查验收2)墙钢筋绑扎完毕隐蔽验收通过后,便进行竖向模板施工,首先在底部进行标高测量和找平,然后进行模板定位卡的设置和保护层垫块的安放,设置预留洞,安装竖管,经查验后支柱、墙等模板。
模板采用12厚竹胶板, 背枋和托枋均采用50mm×100mm木枋,间距不大于400mm,根据墙面制作,木方必须平直,木节超过1/3的不能用,主支撑采用Ф48@500双钢墙支模图图5.3.2-1 剪力墙模板安装示意3)模板安装前,按位置线安装洞口模板,与墙体钢筋固定,并安装好预埋件。
4)安Array装模板采用墙两侧模板同时安装。
第一步模板边安装锁定边插入防水对拉螺栓和套管,并将两侧模对准墙线使之稳定,然后用钢卡或碟形扣件图5.3.2-2 梁模板支设示意与钩头螺栓固定于钢管肋上,调整两侧模的平整。
5)用同样方法安装其他若干步模板到墙顶部,内钢楞外侧安装外钢楞,并将其用蝶形扣件固定。
穿墙螺栓由内外钢楞中间插入,用螺母将碟形扣件拧紧,使两侧模板成为一体。
6)穿墙螺栓、扣件等连接件都要连接牢靠,松紧力度一致。
7)设备基础设有底板及-4m位置楼板,结合工程防水性要求,将整个结构施工划分为5.2梁、板模板安装1)施工顺序:放线定出轴线、标高→铺设底摸→按要求起拱→钢筋隐蔽→安装侧摸→校正加固→检查验收2)梁板模施工时先测定标高,铺设梁底板,根据楼层图弹出梁线进行平面位置校正、固定。
3)浅的梁(一般为450mm以内)支好侧模,而较深的梁先绑扎梁钢筋,再支侧模,然后支平台模板和柱、梁、板交接处的节点模。
4)梁底模板,侧模及板模采用12mm竹胶板,梁底及板底用φ48钢管支托,50mm×100mm木枋加固。
梁按要求起拱:跨度L≥4米的板,模板跨中起拱L/400;,跨度L≥4米的梁,模板跨中起拱L/500。
支模时,控制复核梁底、板底标高,检查支撑加固,保持模板拼装整齐。
梁高≥700mm的设一排对拉螺杆加固,其水平间距600mm。
5.3模板拆除对竖向结构,在其混凝土浇注48小时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自身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梁板等水平结构早拆模板部位的拆模时间,应通过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实验结果结合结构尺寸和支撑间距进行验算来确定,模板拆除时应随即进行修整及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拆模时,梁板结构的模板通过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结果并结合结构尺寸和规范要求来确定。
(见表5.4.4)表5.4.4 拆模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 ≥50 >2,≤8 ≥75 >8 ≥100梁、拱、壳≤8 ≥75>8 ≥100 悬臂构件- ≥1005.4模板安装工程质量要求1)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