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图优质课说课稿

电路图优质课说课稿

《电路图》说课稿
《电路图》是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完成对基本电路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电路。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电路和电路图两部分,重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如简单电路的组成、开关的作用、电路的连接、电池的短路、画电路图、手电筒的电路图等都充分体现了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是教学的关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3、知道电路元件的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电灯不亮时能自行查找原因,设法解决问题。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生产、科技中电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性。

体会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电路,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会画电路图。

难点是分析电路故障并解决实际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激发学生使其获得探索奥秘的欲望。

与教学相适应,学生的学应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如何探索未知。

因此,学生应在与老师及同学的共同合作中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如何实验,如何分析结果,如何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学习方法的获得去实现,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电的知识,但学生对电的理论比较模糊,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阐述电学现象。

如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和生活中“打开”与“关上”的概念辩析等。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电路故障的呈现、电路连接的比较、电路图的作图等,这些设计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参与性原则: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学习科学的有效保障,学生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

在本堂课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从“电路连接”到“电学黑箱”到“画电路图”,我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协作去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对电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电的各种现象,怕的是“触电”。

用一只玩具狗引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儿时的记忆,迎合了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玩具狗引出电源与用电器,也显得更加流畅与自然。

合理利用新课程资源原则: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节课的内容,与其把这一节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只给学生一个模糊的印象,还不如把本节课分成两节课来完成。

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新课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教材处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另外,我没有让学生做书本上的干电池短路实验,作出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因为生活中电源短路是被禁止的,更是因为干电池被短路过后会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环境污染,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

我没有放过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一些具有“生成性”的资源,如在电路连接中,我注意到一些小组没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我及时将这些“意外”转化为资源,并很好地为“通路”、“开路”、“短路”的教学提供了服务,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本堂课中,我还存有一些缺点,如。

,这些都留待我今后更加努力,并不断完善。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