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纠错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纠错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

宜春中学2018届物理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纠错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的得0分.)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会下陷,说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 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物体所受力的合力越大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为恒力【答案】D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A. 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大于(M+m)gB. B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C. 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D. 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答案】B【解析】A、将A、B看成整体,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可知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故A正确;B、将A、B看成整体,由于平衡合力为零,故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故B错误;C、对A分析作出对应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支持力等于重力和推力在垂直斜面上的分力,由于不明确F的大小,故无法确定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故C错误;D、由图可知,若重力和推力在沿斜面方向上的分力相同,则物体A可以不受B的摩擦力,故D错误。

点睛: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物体。

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物体在O点。

当物体被拉到O的右侧A处,此时拉力大小为F,然后释放物体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时间t后第一次到达O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 大于v/2B. 等于v/2C. 小于v/2D. 0【答案】A【解析】物体经过时间t后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O处,根据胡克定律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这个过程中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BCD错误。

4. 卡车以v0=10 m/s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直线前进直至停止。

停止等待6 s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使卡车做匀加速运动。

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所用时间t=12 s,匀减速的加速度是匀加速的2倍,反应时间不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卡车匀减速所用时间t1=2sB. 匀加速的加速度为C. 卡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是20mD. 从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0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是匀加速的2倍,根据v=at得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的.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为:△t=12-6=6s.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1=△t=2s.选项A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3s,故匀加速的加速度为,选项B错误;卡车刹车过程的位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2=×t2=5×4m=20m.则s=x1+x2=30m,选项CD错误;故选A.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5. 如图所示,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C点,小球B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1、v2之比为( )A. 1∶1B. 2∶1C. 3∶2D. 2∶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球A做平抛运动,根据分位移公式,有:,,又,联立得:,小球B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有:,则得:,得:,故选项C正确。

考点:平抛运动【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对两球运用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和分速度公式列式求解,同时结合几何关系找出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间的关系,运用比例法求解。

6.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A. vsinθB. vcosθC. vtanθD. vcot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线与光盘交点参与两个运动,一是沿着线的方向运动,二是垂直线的方向运动,则合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由数学三角函数关系,则有:v线=vsinθ;而线的速度的方向,即为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7. 如图所示,小球A通过两细绳悬挂与O1、O2两点,开始时小球B位于小球A的正下方,A、B两球用细绳相连,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向左拉B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间细绳拉力增大B. A、O1间细绳拉力增大C. A、O2间细绳拉力减小D. A、O1间细绳拉力不变【答案】AD【解析】以B球为研究对象,用水平力F缓慢向左拉B球过程中,AB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增大,根据平衡条件:F AB c osθ=m B g,解得:,所以AB绳拉力增大,故A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AO1间细绳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总重,所以AO1间细绳拉力不变,故B错误、D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AO2间细绳拉力等于F与AO1间细绳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之和,而力F增大,所以AO2间细绳拉力增大,故C错误。

所以AD正确,BC错误。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率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机多做的功为B.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C.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v2D. 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v2【答案】BD【解析】滑块加速度运动时,与传送带间相对滑动,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滑块的加速度为:,共速的时间为,滑块在匀加速阶段的位移为:,皮带的位移为:,皮带克服滑块摩擦力做的功为:,即电动机多做的功为,故A错误,D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为:,故B正确,C错误。

随意BD正确,AC错误。

9. 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

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α)gD. 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由第一次放置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可得M和m的质量关系,进而可求第二次放置M的加速度,轻绳的拉力.解:第一次放置时M静止,则:Mgsinα=mg,第二次放置时候,由牛顿第二定律:Mg﹣mgsinα=(M+m)a,联立解得:a=(1﹣sinα)g=g.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T﹣mgsinα=ma,解得:T=mg,故A错误,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BCD.【点评】该题的关键是用好牛顿第二定律,对给定的情形分别列方程,同时注意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灵活应用.10.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块,使水平板和物块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为水平直径,cd为竖直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木板始终静止,则()A. 物块始终受到三个力作用B. 从b到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C. 从a到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 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圆心【答案】BC【解析】在cd两点处,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在其他位置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作用,故A错误;从b运动到a,向心加速度有向上的分量,所以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从a运动到b,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所受木板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合外力始终指向圆心,故D错误。

所以BC正确,AD错误。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

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N;小车质量M=_______kg。

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填“②”、“③”或“④”)。

【答案】(1). B (2). 1.60 (3). 0.10 (4). 0.20 (5). ②【解析】(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或打下点迹间隔相等即可,故B正确。

(2)根据,运用逐差法得,。

(3)根据图①知,当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知道图线斜率和截距表示的含义。

12.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A.NB.mC.N/mD.N/m2(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

首先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cm,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